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63919
大小:9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5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云南省楚雄市金鹿中学 刘明贵一、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4.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并理解“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会简单运用。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起始课,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重,学生已有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的活动经验。学习了相似图形及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基础上,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全等与相似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为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其它条件的学习方法,研究路径,活动经验起着引领作用,是今后证明线段成比例、学习三角函数、圆的有关性质的重要工具;物理上学习力学、光学等,也需要用到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此外,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如:测量绘图、土木建筑)。因此,这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本节课,将动手实践和交流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从而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领会数学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本课《相似三角形的条件1》内容从属于“相似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递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务必服务于相似图形教学的远期目标,“学习中学生能感悟到类比、分类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动手实践和逻辑推理能力。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别方法一:“有两个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会简单运用。②数学思考:经历类比、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及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③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练习互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思考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运用判别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撕、拼、想、找、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④情感态度: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欣赏、感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三、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判别方法一的探索与应用。在运用时,如何找准相等的两组对应角,读懂图形也是一个难点,组织学生在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撕一撕,拼一拼,找一找的活动中逐步分解教学难点。提高识图能力。四、教学方法教学上采用引导——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教师抓住时机抛出“诱饵”,通过直观感知、产生争议→忆旧孕新、提出猜想→操作验证、推理归纳→应用迁移,拓展延伸的流程。为搭建学生敢猜、敢想、敢试、敢闯、敢说、敢做的平台;教师仅仅起到搭台、启发、点拨、纠偏的作用。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观察中猜想,操作中发现,探索中理解,应用中领会”,将学生推向前台,做“小老师”。让学生总结、板演、互评、反思。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共分四个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布置作业,强化思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实物2、在些三角形中,根据你的直观感觉找出你们认为相似的三角形根据直观感觉——交流判断——引发争议(生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教具的展示及下面问题的呈现,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3、问题追踪:(1)如何判断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2)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中,并不需要它们三边和三角都对应相等,我们是怎样探索简化的判定条件的?(3)要简化三角形相的条件,你认为因该从那些方面去考虑?从而引入课题--------最少几个角对应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相似?(1)学生思考——交流——确定用定义来验证猜想(2)回忆得出: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与方法(画出部分对应边和角相等的三角形互相验证是否全等。)(3)学生思考交流得出三方面:①角②边、③边角、问题(1)既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又指向探究活动的“生长点”。(2)回顾已有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数学活动经验,及分类讨论的思想。为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起到忆旧孕新,渗透方法的作用。(3)引导学生明确用类比的方法探究,顺利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4、由学生的猜想,教师归纳总结并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最少几个角对应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相似?4、学生根据直观感觉,交流猜想。①一角对应相等②两角对应相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活动一、1、展示问题:猜想一 、若有一 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你将如何验证这一个猜想?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举反例)→总结:2、探索结论: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根据全等三角形条件的探索经验,利用类比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比较、计算推理、总结归纳等探索活动来验证猜想,得出新知,从而体会几何中的猜想验证、反例验证、合情推理数学思想及方法,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活动二、1、展示问题:猜想二: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如何验证这一个猜想?3、活动要求:(1)画一画,一人画△ABC,另一△A′B′C′使∠A=∠A′=45°,∠B=∠B′=60°,比较△ABC与△A′B′C′是否相似?(先画好的同学再改变角度试一试。)组织学生画图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巡回点拨启发,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问题,为学生评价收集素材组织学生交流探索成果。1、类比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经历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的活动经验。由学生自己找到活动路径。2、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对应边的比值、各组展出图形,交流探索思路、过程和结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3、组织学生交流探索结果。然后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了什么?4、请结合图形写出几何符号语言。5、实物展示:再次展示引入时的三角形。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在些教具中如何确认谁的猜想是正确的?3、交流探索结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似(判别方法一)4、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几何符号语言:在△ABC与△A″B″C″中,∵∠A=∠A″,∠B=∠B″,∴△A″B″C″∽△ABC5、学生交流确认方法。3、组织学生交流探索情况,有利于暴露思维活动和知识的发生。整个探究过程:“争议”—“生疑”—“质疑”—“释疑”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思想,要敢猜、敢想、敢做,学生争做了“主角”5、加深对判别方法(一)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明确学习中不仅需要直观感受,更需要实践活动和理性思考。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出示练习一:判断题1、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2、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4、有一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5在△ABC中∠A=30°∠B=80°在△DEF中,∠D=30°∠F=70°则△ABC∽△DEF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判断的理由→互相评价→教师借题发挥(1)错(2)对(3)对(4)错(5)对。加深对判别方法(一)的理解与运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二、活动1、剪一剪:,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快速剪或撕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2拼一拼,想一想 用你撕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拼一拼,当一组对应顶点重合时,你能拼出什么样的图形,一边拼一边想一想,找一找所拼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若有疑问,同桌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展示)3找一找(1)总结几种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2)在所拼的图形中,教师指出一个三角形的边或角,学生找对应边或对应角。学生依次思考→操作→交流→展示→互评→矫正撕一撕、拼一拼、找一找的训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思维的阵地,练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熟悉了相似三角形中的常见图形,手脑并用,活跃课堂气氛,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加深记忆,提高了识图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突破了学生找对应角或对应边的难点。3对学生动手的同时大脑思维参与运动程度的检测,突破难点三、例题如图1:D、E分别是ΔABC边AB、AC上的点,DE‖BC(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2)找出图中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交流互评→矫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3)找出图中的成比例线段,并说明理由。(4)若DE与BC不平行,以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还可能相似吗?说明理由?练习(3)(4)则通过小组讨论之后找出答案,师生交流评价多样化的答案。渗透平行与相似,相似与成比例线段的内在联系,渗透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 用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常见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较好地提高了学生识图、作图、探究能力。巩固判别方法(一)的理解和运用,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展示问题串:1、本节课我学会了……2、本节课我知道了……3、本节课让我感兴趣的是……4、本节课后我想知道的是……学生小组交流,畅所欲言→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在学生探究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是这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在这节课的结尾,既有知识的系统的小结,又有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小结,还有积累活动经验的小结.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做到全员参与,理清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强化思想作业:1必做题:课本134、135页习题4.7第1、2、3题abACB2选做题:如图,直线a、直线b相交于点A,点B、C分别在直线a、直线b上,在直独立完成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课后反思1、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生成性把握恰到好处。在课与课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悬接较为巧妙,引入、小结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本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与前后知识融为一体,学生数学学习更有后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远期目标。看似教学中容量大了一些,但通过问题串,活动串的形式,使得教学组织更加严谨,张弛有度,学生的练习、活动时间充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2、从学生表现看,在课堂中有思维的碰撞、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迷茫、有顿悟后的豁然开朗等,思维常常处在提出问题,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状态;经过猜想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探索,再去进行新的发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独立思考,大胆实践,掌握学法,善于质疑,变式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