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81423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爱莲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三、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
2、称他为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2、写作背景:《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3、读准字音:蕃( fán) 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3、蔓(màn )亵(xiè) 噫(yī)鲜(xiǎn)有闻四、课堂实录:1、看图说诗句。2、【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参考译文: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媚。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托物言志的写法。【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
5、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6、,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写法小结】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2.巧用衬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用托物言志
7、的写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抒发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怀。【拓展延伸】魅力莲花 谚语俗语①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②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咏“莲”佳句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②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④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⑤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名湖对联 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乐府民歌《江南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