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79057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教学设计萧县青龙镇初级中学李晓芹【学习目标】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2、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3、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留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二、解题“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说”
2、是古一代的一种文章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三、作者及背景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为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建造的房屋是用家乡的濂溪命名的,后人便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推崇孔孟的儒家学说,同时继承了古代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了濂溪学派。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军(“星子”是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
3、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朱熹以后,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四、整体感知1.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及节奏。2.请一名
4、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存在问题。五、疏通文章1、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彼此交流讨论。学生无法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2、教师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词:l中通外直:莲花的茎中空外直。l不蔓不枝:蔓和枝,两个词语为一种词性,它们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长藤蔓,长枝节”。l香远益清:“远”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向远处传播”。l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没有宾语从句,所以当宾语是个句子时,就要在宾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之”字取消这个句子的资格,这样才能作宾语。“莲之爱”:结构助词,宾
5、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莲”是“爱”的宾语,而宾语前置到谓语之前,就要用“之”做连接。“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是“助词”,翻译成“的”。六、合作探究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为什么如此爱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谦逊、质朴。体态气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坦荡,不攀附权贵、不阿谀逢迎;“香远益清”芳香,用以说明君子的美名远播。风度气韵:“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重。作者爱莲花一方面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莲花身上具有君子的美德。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读出作者的喜爱之
6、情。大家齐读这段话,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2.这篇文章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衬托:(如果学生只能回答出衬托,要提示学生,看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菊——正衬,牡丹——反衬。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其实作者写三种花的目的是要写三种人,是要再现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最终表明作者周敦颐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志向,这种写作手法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
7、感情、志向、抱负、情趣、愿望和要求等。像我们以前学过的《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涪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下面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文作者所托之物、所言之志是什么?所托之物是莲花,所言之志是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志向。七、质疑问难让学生根据本文所学,自主提问。(教师要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充分地预设)下面的问题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