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78659
大小:24.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诗木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2、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2学情分析初一新生,由于文言文刚刚开始接触,不免感到很辛苦。对于老师来说,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3重点难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2、记叙的详略处理3、对偶和排比教学难点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
2、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木兰诗》。二、预习1.题解:《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2.正音:zhù kèhánjiānpèiyānjìróngshuòtuòzhuāngzhuóbàng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
3、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略)1、朗读全诗(播放音频)2、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3、指名复述故事。五、总结六、作业第二课时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二、教学课文1、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3.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4.按情节的内容发展出征、打仗、还乡可分几段5、最喜欢诗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为什么喜欢?谁来说一说?指名说。学生有可能会说:我最喜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
4、此替爷征”。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我最喜欢“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顺势导入:这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你们都有丰富的想象,来,想象一下木兰当时想的是什么吧?指名说。适当指导,学生评价。我喜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军中生活”一段确实写得很好,老师也很喜欢这
5、一段。“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冷的夜晚,点点星光照在木兰的铠甲上,的确是传神之笔。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十几年的军中生活为什么只用了这短短的六句诗来描写呢?(学生思考,讨论。)指名说。三、启发想象。导入:详略的安排是这首诗的一个主要特点。正因为是略写,也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兰的军中生活。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学生静思默想。)然后问:哪位同学愿意把想象出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说,老师作适当指导,
6、学生评价。四、交流讨论。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指名说,学生评价,老师指导。五、结束新课。同学们,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名说。第三课时检查背诵导入新课二、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1、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2、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3、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4、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5、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
7、分析后再概括内容6、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7、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三、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四、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五、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六、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
8、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排比:互文:(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