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线性代数-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线性代数教学组-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等学校教材线性代数(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线性代数教学组编【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矩阵的相似变换、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线性代数应用举例等。各章后均配有适量的习题,书后附有参考答案。另外还专门编有与本书配套的作业集。本书便于教学与自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和经济学科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参考。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线性代数/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线性代数教学组编.—2版.—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9ISBN7-5612-
2、1129-5Ⅰ.线⋯Ⅱ.西⋯Ⅲ.线性代数—高等学校—教材Ⅳ.0151.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103638号出版发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通信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邮编:710072电话:02988493844,88491757网址:www.nwpup.com印刷者:陕西天元印务有限公司印张:8.25字数:196千字开本:850mm×1168mm1/32版次:1999年6月第1版2005年8月第5次印刷定价:12.00元第2版前言本书第1版自1999年出版以来,不到一年已销售一空。这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
3、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并吸取了使用本书的同行和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将其部分内容作了修订、充实和完善。这次修订,在保持原书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实二次型规范形的内容,这也是参照教育部制订的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的要求而添加的。对于第一版中未证的一些定理,补充了相应的证明,并打了“*”号作为较高要求的内容;修改了部分定理的叙述和证明,调整了一些章节内容的前后次序和部分习题,以使得全书叙述更为流畅,内容更趋完备。与此同时,我们对配套的辅助教材也进行了修订,这样一来,以本书为教材,《线性代数作业集》(A)(B
4、)(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相配合,《线性代数典型题分析解集(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8)作为参考与提高,《线性代数试题及解答》(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线性代数教学组,2000.4)作为复习与强化,就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线性代数教材体系。编者对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修订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对关心本书和对本书第1版提出宝贵意见的同行及读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2000年10月于西北工业大学第1版前言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和经济学科有关专业的一门数学基础课,它不仅是其他数学课程的基础,也是物理、
5、力学、电路等课程的基础。实际上,任何与数学有关的课程都涉及到线性代数知识。另外,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离散化的数值计算得到定量的解决,于是作为处理离散问题工具的线性代数,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科技人员必备的数学基础。本书是在原《线性代数》讲义的基础上几经修改、使用、编写而成的。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矩阵的相似变换、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线性代数应用举例等。主要特点是:1.层次分明,适用面广。全书由基础部分(第一~六章不带“*”号部分)
6、、提高部分(带“*”号部分)和应用部分(第八章)三个模块组成。基础模块是按国家教委制订的高等工业学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包括了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计算方法,讲授这部分约需36学时;提高模块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与提高,可供较高学时(如48学时)使用和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应用模块可穿插到有关章节中讲解或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因此,本书不但适合工科本科生少学时与多学时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需要,也适于专科生的教学需要。2.分散难点,提高素质。线性代数所使用的各种推证方法,公理化定义,抽象化思维,计算与运算技巧
7、及应用能力等都很具有特色,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既能够有适当的理论深度,又能便于理解,我们对于一般线性代数中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了适当处理。例如,对于线性相关性这个线性代数中重要的概念和难点,采取了先介绍矩阵的初等变换及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从而将向量组线性相关与否的问题转化为某个齐次方程组有无非零解的问题,使它较为具体;对各章内容的许多细节处理,也是颇有特色的。3.突出矩阵,加强空间。矩阵这一数学概念能够与工程技术问题相结合并成为表达手段,主要依赖于它的种种运算和变换。本书除了介绍
8、矩阵的各种运算外,还突出了矩阵的三大变换,即初等变换、相似变换与合同变换。对于线性方程组这一线性代数研究的基本内容,虽未单列一章,但它贯穿于全书的始终。线性空间理2线性代数论无疑是现代数学的必备基础和强有力的工具,本书适当加强了这部分内容,以满足工科学生更多层次的使用要求。4.题目典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