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

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

ID:38332353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0

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_第1页
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_第2页
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_第3页
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_第4页
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作文指导共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作文指导(审题、构思)一、审题第一个层次,做到三个词:完整清晰重点第二个层次,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结合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世道人心,或学生成长——关注励志成长。这是高考作文立足现实的体现,也是高考作文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作文试题分为三种类型,但没有依照“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分类,而是根据写作内容或写作范围提供的条件分类,(一)直接给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看结构,把握关键词。准确理解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1.主谓型:主语是范围,谓语是重点。“我想握住你的手”(你想)以“我说九零后”为话题它要求介绍评价的不是单个的自己,而是一代人。这

2、就需要考生能从九零后的思想、性格、生活等方面抽绎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进行评析。不能一味地夸或贬,要辩证分析。2.动宾型:名词是范围,动词是重点。“触摸城市”“感受乡村”品味时尚一是“时尚”,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时尚,哪些算时尚;二是“品味”,在这里当理解为“仔细体会,玩味”。体会出什么,玩味出什么,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也是文章高下的分水岭。3.偏正型:中心词是范围,修饰型的词语是重点。“人之常情”(重点是“常情”)“在自然中生活”“带着感动出发”诗意的生活或诗意地生活“不要轻易说‘不’”“不要轻易说‘不’”就是一个关系题意的题型。“不要说不”和“不轻易说不”两者之间

3、是一个转折关系。“不要说不”并不是不让你说“不”,而是强调你“不轻易”说不,所以,它们之间有一种转折关系,关键词不仅仅是一个而至少是两个,而且重点是“不轻易”。4.并列型:打通关系,用一句话去把关系沟通。“一步与一生”关键的一步影响一生。或者,一生是由一步一步走过的,累积的。再者,那个人的一生放到历史中来看,辉煌的一生熔铸历史前进的一步。5.独词型:“季节”“传递”“见证”“常识”等大题变小,但要注意中心不能偏移。注意题目的隐性要求。-6-注意近义词的差异。牵挂与思念杂与乱忙与勤劳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

4、会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是个独词,动作性很强。《现代汉语词典》将此词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可写的内容较多。考生可用填补法,进行构思。如见证什么,什么样的见证。如可将作文题在具体的内容上扩展为“爱的见证”“中国真情见证”“历史见证”“谈司法见证制度”“见证爱情”“时间的见证”等。(二)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

5、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1.读懂“导语/材料”准确理解导语/材料的表层文意。梳理导语的提示意义或材料的深层哲理。2.理清“导语/材料”与“标题/话题”的关系按照导语的提示,三句话分别强调了:1.为邻的两者是谁,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对“你”进行解释性提示,“你”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3.强调“邻”不可回避及有所选择。有学生看到第1点“你我相互依存”,就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跟我相互依存的,于是抛弃“邻”的概念,写“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邻”,导致偏题。有学生看到第2点“邻可实可虚”,便觉得写实实在在的“邻”太肤浅,于是想到

6、“邻”可以是无形的虚物,因而写“与感情为邻”、“诚信与我为邻”、“坚强与我为邻”、“与自我为邻”,忽略了这些虚的品质与精神是与“我”密不可分、不存在邻的关系的。因为,严格来说,“无形”的“你”不能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与这些优秀的品质为邻,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不打算拥有它们?也导致偏题。(三)由“导语/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材料型——把握中心,宁窄不宽。1.多则材料,中心是共同点。重点可偏向某一相异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

7、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6-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整篇作文必须在“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的统摄之下,同时,“这个规律”的具体内容隐含在材料之中——即三个小故事传达出的哲理。这就要从三则材料中来进行挖掘,因为

8、这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了成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