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证治疗心得

湿证治疗心得

ID:38140427

大小:136.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湿证治疗心得_第1页
湿证治疗心得_第2页
湿证治疗心得_第3页
资源描述:

《湿证治疗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2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Vol.22No.21999年6月JournalofYunnan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6.1999湿 证 治 疗 心 得阚佑骞(云南省通海县中医院 通海 652700)  摘 要 湿邪致病的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湿邪致病的辨证论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明清诸医家对湿邪致病的特征及复杂性,治疗上应注意的问题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继承这些经验对解决临床上不少疑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附病例4则。关键词 湿邪 湿证 嗜睡证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

2、根炎 胸水尿少证 高血压症分类号 R221  中医理论奠基性著作《黄帝内经》对湿实无汗用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表虚汗邪致病,有这样的记载“夫:百病之生也,皆出,用防己黄芪汤;湿胜阳微,选用桂枝附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痰饮咳喘也。”“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转反是仲师所重点讨论的湿邪病证之一,痰浊咳戾,水湿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喘有皂荚丸、葶苈大枣泻肺汤之论治,寒饮清冷,皆属于寒。”“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咳喘有射干麻黄汤,饮邪挟热的选用越婢“太阴在泉,湿淫所盛,民病饮积。

3、”“湿气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饮邪又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兼体虚咳喘有泽漆汤。痰饮咳嗽有在表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湿胜则濡泄,甚则大、小青龙汤汗法,在里之甘遂半夏汤、十水闭 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因于枣汤下法,水走肠间有己椒苈黄丸,水停胸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膈选用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秋伤于湿,上汤、泽泻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逆而咳,发为痿厥”《素问·生气通天论》()。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尤其突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

4、而为痹也,⋯⋯湿气胜的是仲师还指出痰饮治本,要从健运脾肾着者为著痹也”(《素问·痹论》)。《黄帝内经》手,选用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根治痰饮之论湿主要是讨论病因、病机,简要地说,湿源。为六淫之一,湿邪所致常见病是水肿、腹仲师不仅继承了《黄帝内经》湿邪理泻、痉、咳嗽、饮积、着痹、痿,关于湿邪论,还从实践中加以发扬光大,在病种上增病的治疗介绍了针刺疗法,对于湿邪病的药加了黄疸、淋症、浸淫疮等,在辨证施治更物辨证施治历史地落在了张仲景肩上。示人以规矩。仲景之治,详于寒湿而略于湿集汉代以前中医临床大成的《伤寒杂病热。对湿邪致病从诊断到治疗

5、的完善,则为论》,开拓性地探讨了湿邪致病的辨证施治明、清时代的医家所实现。规律,比如湿邪下利一症,有湿寒下利的湿邪致病的变化多端,《叶选医衡》总“四逆辈”证,湿热下利的葛根芩连汤证、结说“:大抵湿之为病,感于寒则为寒湿,兼白头翁汤证,寒热挟杂久利的乌梅丸证,以于风则为风湿,动于火则为湿热,逆于气则身体疼重、骨节烦疼为主要表现的湿痹,表为湿气,郁聚于中则为痰,流注于下则为35©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1999年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第22

6、卷水,入皮肤则为顽痹,入气血则为倦怠,入结合的广泛运用于临床,赋与了中医学湿邪肺则为喘满,入脾则为湿痰、肿胀、面目痿病辨证治疗的新内容。黄,入肝则胁满而四节不利,入肾则腰痛胯据笔者临床实践体会与湿邪有关的疾病痛,身如板夹,胁如沙坠,入腑则麻木不有急慢性肾炎、尿毒症、尿路感染、尿石仁,入脏则肢体强直,注于关节或肿或疼,症、肾盂积水、前列腺增生、痛风、伤寒、流于经络难伸难屈,滞于经脉则为脚气等副伤寒、胆道感染、胆石症、传染性肝炎、疾。若内素有寒湿,或初患浮肿又重感外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乙型脑炎、流行性湿,以致内外交攻,正气衰竭,卒

7、倒无知,腮腺炎、结核性腹膜炎、胸膜炎、肝硬化腹似乎中风,其脉沉涩细迟者,即中湿也。”水、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湿疹、湿邪致病的脉、舌及治疗特点,《泾原带状疱疹、急慢性盆腔炎等,其中有些疾病论略》中说:“湿病脉必遏而软,模糊不清,的治疗,西医药治疗颇感棘手,而以中医学或沉细似伏,或数滞断续不匀,最是虚寒之湿邪理论指导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脉,误治害人甚速,医家切宜细究。舌必生(1)嗜睡纳呆案苔,病深必板贴不松,白者湿在气分未化,吕某,男,48岁。近1月来昏昏思睡初时可用苦辛温,佐淡渗,或苦辛平、苦辛(1天睡觉约13h),醒后头昏

8、脑胀,头闷如寒,临时制宜。色黄已化热矣,沉香色热又戴重帽样,不知饥,食而无味,腹饱胀,大甚矣。焦枯热极伤阴也。实证可下,虚者必便干,2~3天一行,耳鸣、右足心夜间自用养阴最稳。今时多此证,不可轻下,必见觉发烫,面色如烟熏欠润泽,形体壮实,舌苔松、脉浮,日内必得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