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证论治体会

湿证论治体会

ID:23997835

大小:6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湿证论治体会_第1页
湿证论治体会_第2页
湿证论治体会_第3页
湿证论治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湿证论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湿证论治体会杨华(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医务室618000)【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64-02[Abstract]intheclinicalwork,withthespleen,lungandkidneyastheeye,drugcompatibilityuniquecurativeeffectissatisfyingfromthewettreatmentofvariousdiseases.【Keywords】wetdiseasepathogenesisdrugcompatibility1中医对湿证的认识湿

2、在中医病因学说中为一种病邪。湿即可外感乂可内生,外感与时令或地域有关,内生与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然而湿邪为病多以内湿为基础,外湿仅为触发之条件,所以古人曰:“太阴内生,湿饮停聚,客邪再生,内外相引,故病湿”。在中医临床文献中,并无名实相符的“湿病”。在临床上,我把由湿邪引起人体发生的一系列疾病,归为湿证。吴璜《温病条辩·上焦篇》谓:“其性氤氳沾腻,非若寒邪之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因此,对湿证的辩证论治值得进一步探讨。2中医对湿证的辩证2.1外湿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外湿发病是由六淫中之湿邪直接

3、中人而病,因入部位不同,症状表现各异。然外湿伤人很少独致,或随时而变、或因人而变、或因兼而变,当须辩证细察。2.2内湿的病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中医阐述人体正常水夜代谢的基木理论,也是中医论湿治湿的主要理论依据。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水谷纳入依脾胃运化,借肺之调节,肾之温煦,三焦之气化,水谷精微化为气血津液而后各归其所,或变为汗,或变为溺,或化为浊气而排出体外。所以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主要是由肺、脾、肾、三焦、膀胱之气化协同完成,-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为脾、肺、肾三脏,若脾、肺、肾三脏功能健旺,水饮得

4、输,津液得布,不留不聚就无湿可言。在病理条件下,一系列气化过程发生障碍势必引起水留成湿积的病理。湿邪致人发病又强调与正气不足有关,只有正虚之人,复加饮食失节,才能使脾阳不健,运化失司,聚而成湿,阻碍气机,气化失常,水液充斥淤积而病湿。无论是外侵或内生,病理多系机体正气被遏,运阻水停,无法将其驱除,终至湿积产生纷繁复杂的临床证侯。“诸湿中满,皆属于脾”。强调湿的生成重点在脾。凡机体失健,都可能导致脾失健运滋生内湿。水湿是脏腑功能失调,体内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病起始仅是水液一时的停聚,若不及吋疏浚,久则脾气湮淤,变生多病,留聚难去,这就是湿性粘腻重着缠绵的道理。踪上所述

5、,内湿的病机重点湿犯中焦闲遏脾胃,湿邪久羁,随体质差异或从热或从寒,脾胃气机遏阻,三焦气化失常。3湿证的临床表现通过医疗实践,认为临床上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在辩证中如见湿证,都可以从湿论治。如冠心病、慢性心衰、肺心病胃肠型感冒、支气管哮喘、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胃肠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湿疹、带下病等等。力求将中医各种湿病中的“证”与“治”结合。3.1外湿:“诸痉相强,皆属于湿”、“因于湿,首如裹”等等都是描述外湿中人的临床表现。3.2内湿:湿浊中阻则纳呆脘闷,口粘不渴,甚则恶心呕吐,苔薄腻,脉滑,寒湿闲脾或湿积粘滞留结肠间则头晕身重,脘痞胀满,大便溏泻或粘滞不爽,舌

6、胀苔白厚腻,脉则滑弦冇力,水湿上凌心肺则心悸气短,咳痰喘促,若肾寒水泛,湿邪弥漫阻碍气机,三焦气化失常,决渎无权,水湿四溢则面目肢体浮肿,头晕身重,尿少或竟癃闭,舌苔厚腻并多见于根部,脉滑弦两尺尤甚,如湿从热化,湿热内蕴则可见黄疸、赤痢、淋浊、口舌生疮、妇女带下等诸病。临床诊治当四诊辩证,掌握一般发病规律,更重要的是善查其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药病相应,取得好的治疗效果。3.3舌苔变化是湿证辨证中一个重要指标。临征时应侧重以苔腻厚薄定湿之多少;苔腻部位定上、中、下三焦,苔的颜色定病性。4湿证的治法湿证的治法,应以“治病求本,审因论治”为原则。治湿先理脾,然脾之运化必借

7、肺之调节,肾之温煦,三焦之气化才能得以完成,因此,适当辅以调治肺、肾亦是一个关键环节。临床治疗湿证用驱湿、化湿、散湿、燥湿、渗湿、利湿等诸法,不少病例湿去复聚久治不愈。2000年11月一2001年12月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等50例病案中,选择脾虚痰湿阻肺型,以苍术与麻黄不等量配伍,观察升脾宣肺化湿功效。其中患者年龄55-68岁,男性38例,女性12例,随机分组,治疗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o对照组用传统的方剂淡渗利湿,治疗组以苍术与麻黄不等量为主药,根据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