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

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

ID:4429684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_第1页
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_第2页
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_第3页
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中医治疗(1•南京中医药大学;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慢性咳嗽属呼吸科多发病,易于误诊误治,屮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明显,疗效确切,是近年来中西医研究的热点。阐述了夹湿咳嗽的临证特点及治疗关键。❷关键词:夹湿咳嗽;临证特点;屮医治疗;慢性咳嗽❷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116-01❷咳嗽一证,古今诸家立论甚多,繁简兼备,然单就湿咳论述详尽者,未之闻矣。纵观临床,病证繁杂,风寒、风热咳嗽固多,夹湿之咳亦复不少。求之先贤所述,美壁琳琅,非不外

2、然案头,究竟各执片面,且多牙慧之语而鲜会归。特书此文,就湿咳一证,简叙于下,微启其端,并附验案于后,以飨同道。❷湿咳之说,始自《内经九“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所言虽简,端倪已现。后世诸多医家亦多言论,如喻嘉言云:“暑湿之邪,皆足令人咳也。”张景岳云:“外感咳嗽…秋多阴湿之气,治宜兼燥,如苍术、细辛之属。”芬馀氏云:“六气皆能令人咳,暑湿多甚于春夏,人身应之,暑湿之病见焉。”程国彭曰:“湿气生痰,咳嗽痰粘。”以上论述虽多,尽言者甚少。盖夹湿之咳总分两端,一为外感,一为内伤。外感之湿,或感受暑湿,或伤于雨露,邪自皮毛袭入,肺气郁闭,化热生痰,痰热夹湿,气逆则咳。内伤

3、之湿,多因中焦脾胃虚弱,化湿无力,湿邪上犯于肺,或因喜食膏粱厚味等助湿生热之品,湿热浊气上迫,肺之宣降失常,而发咳嗽。兹从临床特点及论治两方面分别论述之。❷1临证特点❷(1)病史:患者多为肠胃薄弱之体,甚则素有胃疾,或喜食肥甘,或近期外感湿邪。❷(2)临床表现:气逆咳嗽,痰多粘稠,色口微带黄,咳吐泡沫痰,胸闷不舒,口中发粘,甚则口苦,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头目不清,大便粘腻不爽。❷(3)舌苔脉象:舌苔腻而发黄,脉滑数。0(4)预后:湿邪缠绵反复,故此类咳嗽调治较一般咳嗽为长,易于再发。❷2治疗❷2.1重在清利上焦湿热❷咳嗽夹湿,病位在肺,病理性质为湿,轻则肺气失宣

4、,重则肺气郁痹,故治疗重在宣畅肺气,清利湿热。诚如叶天士所言:“湿在气分,宜辛淡开肺。"方选三拗汤、上焦宣痹汤、千金苇茎汤等,药用麻黄、杏仁、芦根、生及仁、冬瓜子、桔梗、射干、郁金、通草等,以达到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之效。❷2.2注重清化中焦湿热❷脾胃运化无力则中焦内生湿热,热夹湿上蒸,湿热雍阻,反干清道,肺失宣肃,气逆作咳。如李中梓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治以芳香醒脾,清利湿热,方选霍朴夏苓汤、三仁汤等,药用蕾香、佩兰、厚朴、杏仁、砂仁、生及仁等。若患者中焦湿热重、郁痹甚,亦可用辛开苦降重剂治之,方选小陷胸汤、瓜萎薩白半夏汤、平胃散

5、等,药如黄连、薙白、法半夏、全瓜萎、草果、苍术、厚朴等,以达到湿化热清,气机畅达之效。若湿热缠绵,久咳不已,脾运受困,则宜选用二术二陈汤合清震汤,药用苍术、白术、半夏、陈皮、茯苓、厚朴、杏仁、紫苏子、莱腹子、口芥子、荷叶等,肺脾同治,使痰化湿除,则恙可愈。❷2.3注重调气药的运用❷临证在综合运用芳化、温通、淡渗之法时,配伍调气理气之品,如桔梗、枳壳等,能起事半功倍Z效。诚如何廉臣云:“湿多者,治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Z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Z俱化”O❷2.4久咳多虚多瘀❷湿热Z邪缠绵难解,留恋不去,易成久咳。久咳Z人,气阴两伤,需入补益气阴之品,但以

6、补气不助热、养阴不助湿为要,宜选用太了参、南沙参、当归、口术等,收补而不滞、滋而不腻Z功。同时久病多入络,瘀血阻络,亦可蕴生湿热,需入清热活血利水之品,如丹参、平地木等。❷2.5把握湿热间的程度对比❷湿热的治疗互为矛盾,清热药寒凉易于助湿,祛湿药温燥易于助热。应根据辨证结果对证进行方剂寒热配伍,同时在淡渗、芳化、燥湿、宣肺的祛湿药及清宣、清润、清解、苦泻的清热药屮精选药味,一药多用,药随证转。❷案2张某,女,35岁,2008年8月18H初诊。咳嗽半年,闻异味易咳,伴少量口痰,咳嗽剧烈时胸闷,平吋易疲乏,大便偏稀,舌质暗红,苔薄腻水滑,脉细滑。辨证为风痰夹湿,脾虚

7、肺痹,治以祛风化痰宣肺,温中化饮利湿。方拟射干麻黄汤、麻杏及廿汤、千金苇茎汤加减:射干10g,麻黄4g,干姜6g,细辛3g,法半夏10g,瓜篓皮10g,薙口10g,生戏仁20g,苍术10g,冬瓜了15g,石苇20g,茯苓10g,炙甘草15g,白芍15g,前胡10g,地龙10go7剂,日1剂,水煎服。2008年8月25R复诊。诉服药后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咽部稍感不适,时有胸闷,精神状态较前好转,舌质暗红,舌面水滑已去,微薄腻,脉细滑。予原方加青果10g,枳壳6g,桔梗5g,桂枝10g,石菖蒲6go7剂。2008年9月8H三诊。药后咳嗽不显,仍有胸闷,少量咳痰,怕冷,

8、舌质暗红,苔面渐清,脉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