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ID:38132614

大小:250.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_第1页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_第2页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_第3页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_第4页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伦理】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徐少锦(南京审计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本文在勾画传统师德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概括出六大师德规范与四大教师伦理精神,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塑造师德理想人格的设想。〔关键词〕师德师德理想人格奉献创新〔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2)05-0073-06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5期73意思是不论贵贱、贤愚、华夷,每个人都可以入学受弥补不足,还能明是去非。正如王阳明所说:“使吾教育。孔子表示:“自行束以

2、上,吾未尝无诲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5][10]焉。”只要主动送上十条干肉,作为确定师生关系盖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不仅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见面礼,他从来没有不教诲的。这一方针表现出时,因钻研教材而提高了自己的学识,而且也指学孔子的博大胸怀,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生对教师也有启发帮助,所以教与学相辅相成,教(二)爱生亲徒,乐教不倦。孔子以“学而不厌,育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过程。[6]诲人不倦”为座右铭,对学生关怀备至,亲切异(六)以情感化,激发兴趣。这是爱生亲徒在教常。清代

3、唐甄(1630~1704年)在谈到教师为什么学方法方面的表现。“教”字最初呈执鞭教子之形,要亲近学生时说:“教者贵亲,亲者易知;承教者亦虽然含有爱教结合的家训原则,但也存有训育过严贵亲,亲则易化。煦妪覆育,如鸡之伏卵,而后教可的弊病。专制制度强化了这种体罚方法,危害甚大。[7]施焉。”教师对学生有了爱心,才会接近他,理解《管子·侈靡》并不认同这一做法,认为教育始于以他,从而能产生感染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教育。情感化:“若夫教者,标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论语·子路》说:蔼然若夏之静云,乃

4、及人之体。⋯⋯使人思之,人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生往,教之始也。”这种感化,可使人思而生善,收须为人师表,起模范作用。《河南程氏粹言》卷二指“贤者不肖者化焉”之效。《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认出:“圣人尽道,以其身之所行者教人,是故天下之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王阳明看到体罚使人皆至于圣人之域也。”《朱子语类》卷三四认为,教学生苦不堪言,效果极差。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师“为之是仁圣之道,诲之是以仁圣之道诲人”,只嬉游而惮拘检”,故教育时“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有率先示范,作学生的榜样

5、,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他反对以粗暴态度对待学(四)循循善诱,耐心引导。颜渊称颂其师孔子生,反对惭之、苦之与体罚,指出:“近世之训童稚“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自己“欲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鞭挞绳缚,[8]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孟子主张教若待拘囚。”其结果是使“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育必须从立志入手,《孟子·告子上》指出:“羿之教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复以遂其嬉游,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教师必须使学设诈饰诡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6、”。这暴之生明确学习目的,就如同教射箭的要让学生射中目为制、烦之为防、劬劬于法令诰戒之间,实际上是[11]标一样。《礼记·学记》认为:“善教者,使人继其“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这种重志。”通过简约的语言、细小的事情启发学生明白道视学生的兴趣与自觉的看法无疑是有价值的。理、一心从善。朱熹说:“孔门教人甚宽,今日理会些二[9]子,明日又理会些子,久则自贯通。”他主张要根传统师德的主要局限性是内容的封建宗法性据学生的年龄与接受知识的可能,由少到多、由近与方法的强制性,把师生关系视为家庭父子关系,而远、由事到

7、理、由浅入深地加以耐心引导,使他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即其典型表现,并由逐渐把握义理。这扩大与延伸了的“血缘”关系派生出师母、师叔、(五)教学相长,惟道是从。教与学是相对的,互师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等诸多“亲属”,用封建相包含、彼此促进的。《书·说命下》指出:“惟学纲常加以调节。这类家族色彩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半”,通学。有教与学双重含义。教师应该刻苦和不忘师恩、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又容易将家长钻研,加强学习。《孔传》曰:“,教也,教然后知所制推广到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造困,是学之半。”《

8、说文解字》说:“,觉悟也。”清段成师生间在知识与人格上的不平等。荀子最早将师玉裁注:“学所以自觉,下之效也;教人所以觉人,上与天、地、君、亲并提,使老师的地位与权威神圣化,之施也,故古统谓之学也。”《礼记·学记》:“学然后主张“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隆谓尊重、高[12][13]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突)君、师”;在学问上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