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88674
大小:566.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行政学院学4a)2Ol1年第2期●哲学·人文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11)02—0120-06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口张秉福(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山东泰安271021)摘要:中国~.eL.c.At中的生态智慧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自然观,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价值理念,取之有度、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保护思想等内容,它们贯穿和落实于社会制度安排和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国度的合理因素和永恒价值,给现代人类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
2、的启示。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现代价值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O世纪下半叶以来,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人类空前的污染和破坏,人与之以乱则凶。”[31n要求人们在相信自身力量的自然的矛盾趋于激化,形成了严重的世界性生态同时,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汉代董危机。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仲舒认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的生态观背离了生态发展规律的要求。因此,化际,合而为一。”宋代张载则第一次正式而明解生态危机,亟需我们树立科学的生态观。中国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
3、“儒者则因明致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智慧,认真研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I51s,,宋明理学的程究和大力弘扬这种生态智慧,对于我们树立科学朱学派、陆王学派也都提出过“人与天地万物一的生态观,解决当代生态问题,创建新型生态文体”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天人协调是最高的理想境界。儒家还认为,整个宇宙由“天、地、人”三才组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成,这“三才”共同创造了宇宙的和谐美好,任何1.“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自然观一项的缺损都会破坏宇宙的生命和完美。“天地“天人合一”论是中国传
4、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它几乎统领了中国古代儒、道、佛各家,但对这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因此,人一思想阐述得最系统、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是的生命与物的生命要协调发展,要“尽人之性”,儒家。《周易·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也要“尽物之性”,“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是密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切相关、不可偏废的。《中庸》强调:“唯天下至诚,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揭示了人与天“相合”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的基本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
5、?四时行焉,百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物生焉。”[21”世间万物皆“天”所生,天道不仅有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帅‘‘参好生之德,而且默默无闻、自然而然地运行。孔天化育”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积极而合理的影响和子主张“天命”论,认为“天命”只能认识、遵循而作用,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违抗。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也认同“天人合人之道也。”『2126‘知其性,则知天矣。”I2I人性与一”的理念,并且认为这种统一是以“道”为基础天性、人道与天道是完全一
6、致的。荀子指出:“天的,是道、天、地、人的和谐统一。“道”是道家思想收稿日期:2010-10-11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201001015)作者简介:张秉福(1964-),男,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副教授一12O一《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f)11年第2期●哲学·人文的核心范畴,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本体,“道生物。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143,即道生万物,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21而荀子则把道德看人天同源。老子认为宇宙有四大:“道大,天大,地作人际道德与生态道德的统一:“夫义
7、者,内节于大,人亦大。”在这四大中,道是最伟大的,而人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31”董仲舒更是明确地把居最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I71。天道德关怀从人的领域推广到生命和自然界:“质地问的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合乎自然。所以老子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主张人应当“见素抱朴”l7】,回归自然。庄子在老仁?”f41I如完成了“仁”从“爱人”到“爱物”的根本转子“道”的基础上,提出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个整变。宋代以后的伦理思想家,不仅把人类的伦理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道德看成是人为的社会规范,
8、而且还将其看成是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宇宙的本体。他们把“仁”与整个宇宙的本质和原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不以心捐道,不则相联系,把“仁”直接解释为“生”,即解释为一以人助天”l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