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教学设计2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教学设计2

ID:38076674

大小:1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教学设计2_第1页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教学设计2_第2页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教学设计2_第3页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教学设计2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教学设计思想:1、问题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主线,

2、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通过问题的设计,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2、和谐高效课堂教学:其本质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景,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发思维2、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3、交流反馈、完善结论教学设计:一、兴趣导入:讲台上放着三杯水:一杯是白开水,一杯是糖水,一杯是盐水。请同学们告诉我三个杯子中分别放的是什么水?你是怎么知道的?借此引出实践的话题。二、探究新课

3、:问题探究一:探究问题:举个例子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探究提示: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根据学生所举的正确例子归纳实践的含义,针对错误的例子明确实践应注意的问题:(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主观世界,也不是整个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3)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不

4、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问题探究二:(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材料和探究问题)任何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三个要素: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比如青藏铁路。探究问题:1、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为何修建青藏铁路?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3、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借此归纳实践的特点。探究提示:①构成实践的要素(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

5、规律的制约————客观物质性  ③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主观能动性  ④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历史性  ⑤受历史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历史性  问题探究三:探究问题:老者与农夫的观点谁对?你去商场里买鞋,怎么知道合不合适?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列举一些实践是认识来源的名言名句。学生列举: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等等。问题探究四:(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和探究问题)认识为什么能发展?人们从实践中获得认识不代表就可以一劳永逸,总会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这时候就

6、推动人们去进行新探索和研究。而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就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归纳:①实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要求  ②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问题探究五:(多媒体展示材料和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是否相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而意大利的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1590年伽利

7、略在比萨斜塔公开做了落体实验,验证了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这一论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总结:回答得非常好。伽利略之所以能得出这一认识,就是因为他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的。由此可知科学家要得出认识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同时它也印证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探究提示:1.认识的正确与否,就是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种认识无法判定另一种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