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解热阵痛药

12:解热阵痛药

ID:38054368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12:解热阵痛药_第1页
12:解热阵痛药_第2页
12:解热阵痛药_第3页
12:解热阵痛药_第4页
资源描述:

《12:解热阵痛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的药物。种类很多,但都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目前认为这是它们的共同的作用基础。解热作用解热镇痛药能降低发热动物的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几无影响。体温调节可用调定点(SetPoint)学说来解释。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发放冲动频率增加,导致产热减少,散热增加;反之则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而能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发热是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引起动物发热的物质,如细菌、病毒、内毒素、抗原抗体等,统称热原。从

2、外界侵入机体的热原物质多属大分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叫外热原。外热原经体内处理后激活颗粒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合成并释放一种引起发热的蛋白质,称为内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内热原作用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促使合成和释放大量前列腺素(PG),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调,产热和散热两过程维持在一个新的水平——体温升高,表现发热。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主要是中枢性的,解热镇痛药可抑制PG合成酶(环加氧酶),减少PG的合成,选择性地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病态兴奋性,使其降到正常的

3、调节水平。在解热镇痛药的作用下机体的产热过程没有显著改变,主要是增加散热过程,表现为皮肤血管显著扩张,出汗增加和加强散热,使体温趋于正常。(图12---1)发热是机体一种防御性反应,中等程度的发热,能增强新陈代谢,加速抗体形成,有利于机体消灭病原。另外,热型也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不要过早盲目使用解热药,以防误诊,特别是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出汗过多,动物虚脱,只有在持续高热对机体带来危害时才适当使用解热药。兽医常见的发热多为传染病,此时解热药只能作为对症治疗的辅助药。镇痛作用解热镇痛药具有

4、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有效,对创伤性疼痛、肠变位等剧烈性疼痛几乎无效。连续使用镇痛剂无成瘾性。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目前认为: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与释放某些致痛的化学物质(也是致炎物质),最典型的是缓激肽,同时也产生和释放出PG。缓激肽刺激感受器而致痛,PG使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组织胺等致痛物质的敏感度升高,而且PG、(E1、E2和F2α)本身也有致痛作用。解热镇痛药减弱了炎症时PG的合成,因而有镇痛作用。另一方面,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中枢下丘

5、脑,能阻断痛觉经丘脑向大脑皮层的传递,亦起镇痛作用。抗炎、抗风湿作用水杨酸类、炎痛静、甲灭酸、布洛芬等是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减轻临床症状,无对因治疗作用。它们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致炎物质的释放;抑制缓激肽的生成,加强其破坏。(图12---2)第一节乙酰苯胺类乙酰苯胺类药物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毒性较大,能破坏红细胞,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本类药物中最早用于临床的是乙酰苯胺(Acetanilinum),因毒性较强,现临床上已不使

6、用。本类药物中的非那西汀(Phenacetinum)仅用来配制复方阿斯匹林(APC),已不单独用于临床。目前已有资料认为,非那西汀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有些国家已禁止生产APC。本类药物中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是对血液毒性相对较小的扑热息痛。扑热息痛Patacetamolum本品又名对酰氯基酚(Acetaminophenum),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易溶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内服能迅速吸收,服后0.5-1h血中可达高峰浓度,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在体内大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数与硫酸结合,经肾排出。本品

7、的解热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似,镇痛作用比阿斯匹林差,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本品作用持久,副作用小,有报道长期使用时肾毒较大。常用作中、小动物的解热镇痛药,但不宜用于猪,以及免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制剂扑热息痛片规格:0.5g。内服:马、牛10-20g;羊1-4g;犬0.1-1g。第二节吡唑酮类吡唑酮类衍生物中最早用于临床的是安替比林(Antipyrinum),因毒性较大且疗效不及氯基比林,现已不单独用于临床。现在常用的是氯基比林和安乃近。较新的药物是保泰松和羟基保泰松。氯基比林Aminopyrinum

8、本品又名匹拉米洞(Pyramidon),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无臭、味微苦,在空气中稳定。易溶于水(1∶18),水溶液呈碱性反应。遇氧化剂易被氧化,遇光易变质,应避光保存。内服易吸收,吸收后大部分在肝脏内代谢,去甲基生成4-氯基安替比林,然后乙酸化成N-乙酰-4-氨基安替比林,失去作用。极少部分转变为4-羟基安替比林和甲基-4-氨基安替比林。代谢物以原形或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后由尿排出。氨基比林的解热作用强而持久,内服后15-30min即可出现退热作用,一般可持续3-8h,可用于感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