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十次综合考试试卷

高三数学第十次综合考试试卷

ID:38016774

大小:6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高三数学第十次综合考试试卷_第1页
高三数学第十次综合考试试卷_第2页
高三数学第十次综合考试试卷_第3页
高三数学第十次综合考试试卷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第十次综合考试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姜堰高级中学2007届第十次综合考试数学试卷2007.03.18说明:1.本试卷分第І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І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设集合,则满足的集合C的个数是(A)0(B)1(C)2(D)32.已知、为两个非零向量,有以下命题:①2=2②·=2③

2、

3、=

4、

5、且//,其中可以作=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的命题的(A)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AB两端点的横坐标分别是、,若,则

6、AB

7、的长为(A)10(B)8(C)6

8、(D)74.把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为(A)(B)(C)(D)5.在等比数列中,,则的值为(A)-432(B)432(C)-216(D)以上都不对6.已知:是直线,是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1)若垂直于内的两条直线,则;(2)若,则平行于内的所有直线;(3)若且则;(4)若且则;(5)若且则。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7.函数其定义域分成了四个单调区间,则实数满足()()()()8.数列中,,则该数列前100项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分别为(A)(B)(C)(D)9.椭圆()的两焦点分别为、,以为边作正三角形,若椭圆恰

9、好平分正三角形的另两条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10.若是双曲线()上一点,且满足,则该点P一定位于双曲线的(A)右支上(B)上支上(C)右支或者上支上(D)不能确定第П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曲线在在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12.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A的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13.若正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14.若点,点,且,则过点P且在两坐标轴上有相等截距的直线方程是。15.如果直线与圆交于M、N两点,且M、N关于直线对称,则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16.给出下列五个命题:

10、①不等式的解集为;②若函数为偶函数,则的图象关于对称;③若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必有;④函数的图像与直线至多有一个交点;⑤若角,β满足cos·cos=1,则+)=0.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向量,其中.(I)求的取值范围;(II)若函数的大小.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倾斜角为的直线过点和点,其中在第一象限,且.(Ⅰ)求点的坐标;EDCBAP(Ⅱ)若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线段的中点坐标为,求实数的值。21.(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在PD上,且::,(Ⅰ)证明PA⊥

11、平面ABCD;(II)在棱PD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22.(本小题满分14分)APQOMF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它的短轴长为,相应于焦点F(c,0)()的准线与轴相交于点A,

12、OF

13、=2

14、FA

15、,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2)若,求直线PQ的方程;(3)设(),过点P且平行于准线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证明。23.(本小题满分16分)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对每个正整数,点位于函数的图象上,且的横坐标构成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1)求点的坐标;(2)设抛物线列中的每一条的对称轴都垂直于轴,第条抛物线的顶点为

16、且过点,记过点且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求证:;(3)设,,等差数列的任一项,其中是中的最大数,,求的通项公式。江苏省姜堰高级中学2007届第十次综合考试数学试卷答案07。03。18一、选择题CDBBABBCCA二、填空题11.12.213.14.或15.16.②④⑤三、解答题17.解:(I)∵(2分)∴,(4分)∵,∴∴,∴。(6分)(II)∵,,(8分)∴,(10分)∵,∴,∴,∴。(12分)18.解:(Ⅰ)直线方程为,设点,(2分)由(4分)及,得,∴点的坐标为(6分)(Ⅱ)由得,(9分)设,则,得,(12分)此时,,∴。(14分)(注:缺少扣1分,这个不等式可解可不

17、解。)19.证明:(Ⅰ)证明因为底面ABCD是菱形,∠ABC=60º,所以AB=AD=AC=。(2分)在△PAB中,由,知PA⊥AB。(5分)同理,PA⊥AD,所以PA⊥平面ABCD。(7分)EDCBAPFO(II)当点F是棱PE的中点时,有BF∥平面AEC。(8分)取PE的中点F,连结AF,∵::,∴E为DF的中点。(10分)连结BD,交AC于O,连结OE,则有OE∥BF。(12分)又OE平面AEC,BF∥平面AEC,故BF∥平面AEC。(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