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价值多元论与进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4··伦理学·3价值多元论与进步宫睿自以赛亚·伯林提出“两种自由概念”以来,价值多元论一直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热议的一个话题。在伯林那里,价值多元论首先是针对现实政治的反思;它抗拒以单一价值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的价值一元论主张,进而捍卫自由主义的政治制度。在伯林为我们提供的价值多元论版本中,价值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是它的一个核心主题,即不同价值之间不存在一个可通约的标准,不同的价值无法也不能划归为一种单一的价值。正是依据这个主张,柏林捍卫一种多元的善的观念,进而将其与自由主义互为支撑。这一不可通约性的观念,也为后来围绕着价值多元论的各种观点所共享
2、。支持价值多元论的论者自不必多说,他们均将不可通约性的观点作为抗拒价值一元论的基础性论题,而对于价值多元论持有异议的论者,也恰是针对不可通约性来试图维护一种单一性价值的基础地位。但是,在伯林以及其他一些价值多元论者的论述中也存在着另一个特征,即将各种不同的价值不仅描述为不相同的、无法为单一的价值所归属的,而且认为在它们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冲突,不同的价值构成了相互排斥的关系。价值多元论的这一特征可以被表述为不可相容性(incompatibility)或是价值的冲突性。正是通过这种价值冲突性的论题,一些多元论者强调价值的不可兼得,进而为选择以及相应的舍弃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于是,关于价
3、值多元论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特征描述。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价值多元论的理解应当以哪一个特征为其核心?进而,应当坚持哪一种价值多元论?本文正致力于解答这些问题:在第一部分中,说明价值多元论就其本质来说,只能蕴含价值的不可通约性特征,价值的冲突性不能成为它的一个必要的构成要素;在第二部分中,将集中分析价值的不可相容性,说明价值的冲突性只能看做是外在的情景因素的结果,而不能看做是基于价值本身的内在属性;在第三部分中,将提出一种区别于目的论的或目标设定的进步观念,通过它来证成以不可通约性为本质的价值多元论,同时拒斥以价值的不可相容性为核心的价值多元论。一、价值多元论:不可通约性抑或不可
4、相容性?当代价值多元论的讨论以伯林为滥觞。在“两种自由概念”的著名演讲中,伯林陈述了一种价值多元论的观念:“在我看来,从原则上可以发现某一个单一的公式,借此人的多样目的就会得到和谐的实现,这样一种信念同样可以证明是荒谬的。如果正如我所认为的,人的目的是多样的,而且从原则上说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容的,那么,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冲突与悲剧的可能性便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伯林,第242页)在这一表述中,伯林所主张的价值多元论可以被分析出两点:3本文系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纪之交的西方哲学价值观研究”(编号07BeZX030)的阶段性成果。©1994-2009ChinaAc
5、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价值多元论与进步·95·首先,他反对存在着一种单一的价值量度,这种一元的价值独断将某一种价值看做是其他一切价值的衡量准绳,并认为其他一切价值最终都要归依到这种价值上来。这一点也可以被表述为价值的不可通约性特征。其次,伯林主张在价值之间或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的,于是我们对于某种价值的牺牲就具有了合理的支持。伯林的这一主题可以被表述为价值多元的不可相容性特征,或是价值的冲突性特征。在“两种自由概念”的演讲以
6、及其他地方的一些论述中,伯林基本上是将这两个特征等同起来,似乎认为两者就是一回事,在价值多元论的叙述中它们是两种可以相互置换的表达方式,而并没有将两者当作具有重大差别的不同特征对待。我们在其他人对于价值多元论的表述中也可以见到类似情况,如约翰·格雷在《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中,对于价值多元论的解说也没有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价值多元主义最基本的主张是,存在着许多种相互冲突的人类生长繁衍方式,其中一些在价值上无法比较。在人类可以过的许多种善的生活当中,有一些既不会比别的好,也不会比别的差,它们也不会具有同样的价值,而是有着不可通约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价值。”(格雷,第6
7、页)可见,在格雷的论述中这两个特征也基本上是等同的,将它们共同看做是价值多元本身就具有的含义。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价值的不可通约性和不可相容性并不是两个含义相同的概念,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别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价值的不可通约性,我们可以将其表述为一个否定性的论题,即不能将不同价值划归为一种单一的价值标准。这种价值多元的不可通约性,又可以进一步地表现为一系列不同的特征:“首先是不可比性;其次是不可衡量性;第三是不可排序性或者至少是难以排序性。”(克劳德,第57页)对于价值多元论的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