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42115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1
《正确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确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2009-07-06 锦州教育网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窗口 “语文训练”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实践”的概念。“语文实践”既包括课内的语文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听说读写训练,也包括课外的语文活动——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听说读写活动。因此,二者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语文实践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训练。 除了作文课,各学段语文教学师生面对的都是一篇篇课文,因而正确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选择好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点
2、,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如果阅读教学将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或者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感悟上,那么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确实难以区分。但如果从识字、学词、学句,听话、说话、写话等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语文技能等方面去审视,那么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还是可以区分的。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训练目标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无论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技能的训练,还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整个低年级都是打基础的学段。 识字教学当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要结合课文阅读将认识生字落到实处,还要通过识字让学生
3、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并且结合识字进行写字训练,让学生会写字,写好字。 低年级还要非常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功能。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是朗读训练的最高境界。低年级是学生认读能力的形成阶段,学生从认读一个个汉字开始,逐步向认读词语、句子发展,最后能够熟练地一行行扫读文本。据心理学家研究,有10%--15%的学生会发生认读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流利朗读有困难。原因是他们认读汉字符号同步转换为意义理解时有困难,所
4、以不能按照正常速度一行一行扫读,这样在朗读时便会发生读破句、添字漏字、倒读等现象。认读技能有障碍的后果非常严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正常的阅读,乃至其他课程的学习。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学除了要重视识字,特别要关注朗读,而训练重点应该定位在读正确和读流利上。对于少数流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耐心指导,加大训练的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读正确、读流利,做过“朗读过关”,这是语文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朗读不过关,后患无穷。 听话、说话能力培养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入学儿童尽管已经能够用“对话
5、语言”进行简单的生活交际,但是“独自语言”发展还刚刚起步。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获得“独自语言”材料的机会不多,运用“独自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更少,获得和运用“独自语言”材料的最重要的场合就是语文课。现在语文课不少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课文内容的分析讨论上,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一句句回答;师生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答案的正确性上,而不是语言表达的正确连贯上;学生操习的还是“对话语言”,其结果是消解了儿童“独白语言”操习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对小学生来说,课文就是最好的学习“独白语言”的材料,低年
6、级发展学生独白语言最好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复述课文,回讲故事。有的教师重视让学生复述课文或讲课文中的故事,这就是很有效的“独白语言”的操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文中新的词语和新的句式,而且可以熟悉并适应“独白语言”的构建习惯,逐步形成语感,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二、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训练目标 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在低年级朗读技能基本过关的基础上初步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标志是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课程标准的指示,第二学段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从某种意义来说,掌握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学习的内容更为
7、重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可以不断地获取和更新知识。当下我们对阅读方法的理论研究还非常粗浅,但如果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还是可以大致梳理出这一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1.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2.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联系上下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5.能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主动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8、 学习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其关键不在对方法概念和步骤的理解,而在于对方法步骤的实际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方法主要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在学习的实践中用会的。比如,中年级默读课文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还要对提出的问题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