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01687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部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按标施教一、各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一)读书技能要求:低年级强调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默读。中年级一是要继续抓好朗读,逐渐将其演变为预习要求;二是要学会并加强默读、略读的训练,并能粗知大意。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朗读、默读技能,并能独立自能地阅读课文。(二)识字教学要求:低年级强调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中年级依然要予以关注,但是写字的指导不必过细,要充分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
2、。高年级则强调自主识字,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三)阅读理解的要求:低年级把理解定位在了解词句的意思上,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中年级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高年级一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等。篇章林
3、冲(四)关于积累的要求:低年级强调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丰富原始积累。中高年级一要坚持抓好熟读背诵;二要注重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要拓展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量,逐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以上三个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感受、理解、积累、应用为重点,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梭鱼、天鹅、虾第二部分明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人定教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1、阅读的习惯较差2、阅读的自动化程度不高3、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一定的生活积
4、累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抓好四个重点,一个加强: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2、加强初读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3、学习“了解”词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感悟、诵读等能力。不求甚解4、活记乐背,注重语言积累。兴趣核心加强识字、写字训练。中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1.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语文学习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认读理解2.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意识、能力和比较良好的有意注意力等。3.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习惯正处于形成、巩固的关键期。总之,中年级正处于整个小学阶段的
5、过渡期和关键期。与低年级相比,知识经验明显增加,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会明显加大,学习成绩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与分化。第二学段突出了四个重点,一个加强: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语境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4、积累课文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指导和落实高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1.学生的阅读技能比较熟练,阅读效率较高。2.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初步形成,探究意识明显增强。3.学生初步具有了综合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期望值
6、较高。探究、批判、评价4、注意为第四学段阅读打好基础,完成向中学阅读的过渡。第三学段是阅读的提高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第三学段要突出四项训练重点: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鲁迅先生四件事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功能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三部分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遵规优教一、整合教学环节,构建基本的教学模式碎1、抓好四项整合整合教学目标─
7、─ “三维目标”不是“三项目标”,而是三维一体的整合性目标;语文实践过程实际是“物”、“情”、“词”的转换与互构的过程;抓住“物-情-词”的内在联系,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统一。整合教学内容── 文本内容:注重“整体把握”; 开发资源:丰富性与单一性辩证统一。 把无休止的课堂提问变为几项有张力、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整合操作过程── 精简教学环节,减少场景切换。 逐步由“分解动作”走向“连续动作”。整合作业练习── 统筹安排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的渠道、内容
8、、时间和空间。 变繁重的机械练习为丰富的语文生活。切入口2、建构新型的课堂模式自学质疑式——读书自学,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再读探询答案;通过几次反复,不断深化认识和体验,提高读书质量。桂花雨探究推进式——自读发现,捕捉重点;探究体验,层层推进;提高认识,升华自我。欣赏积累式——品味语言,领悟内涵;赏析语言,体验情境;动情诵读,形成积累。安塞腰鼓读写结合式——一读感悟,把握课文内容,明白“写的什么”;二读探究,体会课文的写法,弄清“怎么写的”;三读赏析,品味精彩片断,尝试读写迁移。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