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

ID:37815329

大小:771.3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31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_第1页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_第2页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_第3页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_第4页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研究·“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韩东育提要:中日两国间的根本分歧是历史观的分歧。与中国传统的道德史观不同,滥觞于江户时期的日本近代史观,具有鲜明的道德排斥特征和实力崇尚主义倾向。以“仁”为核心的儒家道德标准的降诸次位,决定了日本人的历史认识方法、历史编纂原则甚至国家体制走向。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代史观的形成,既有日本传统哲学的作用,更有江户时期反朱子学的思想巨变所带来的基调性影响。它解释了何以明治维新不时被称为“反革命”运动,而“万世一系”的国体传统也并非悉数决定于“皇国”史观的深层原

2、因。关键词:日本近代史观仁非革命近代日本存在着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史学传统,即历史评价标准的“重外而轻内”。换言之,对于历史事件和事件的当事人,日本史家不太喜欢用“善”和“恶”一类更多存在于人的内心的价值标准来评定和判断,而注重以外在因素———事发当时实际起作用的各类客观条件来分析、解释和评判。这种事实判断原则,与思想界的实学思索相表里,形成了迥异于中国的史学观念和史学风格。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正确把握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差异甚至对立,或有启发意义。一对朱熹历史观的导入与驱逐朱子学的“合理主义”,

3、曾经给亟需秩序支持和思想支持的德川幕府(1603—1867)带来过近百年的安宁。如果说,幕府利用朱子学以取得思想支持的目的,主要设定在对天主教入主行为的阻止,那么,它在朱子学身上索取秩序支持的重点,则多半放在幕府政治所需要的正名分、明纲常的政治伦理上。随着政治控制的日渐深入,如何从人的内心来寻找消弭政治危机于未萌的道德观念,乃成为幕府里一批御用文士的工作重心。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就是在这种需要下被引进、被铺张的。《资治通鉴纲目》,朱熹及弟子赵师渊撰,共59卷。该书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蓝本,别作

4、义例。“目”由师渊为之,而“纲”的部分则由朱熹自提其要,寓褒贬微义于其中,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作了大量史实上的善恶诠释和道德解说。该书进入日本伊始,即为江户时代朱子学者广为介绍。庆安四年(1651),有鹈饲錬斋(通称金平)训点的《通鉴纲目》和刻本《金·142·©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143·©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

5、cCo.,Ltd.Allrightsreserved.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144·©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145·©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惩恶扬善意识,在这里已显得极为稀薄。与此相应,作为历史编纂学的方法论,日本史家更强调的是实证主义

6、和史料主义,甚至有时径将本来是通过史料来构成历史的实证方法,变成了抽掉构成历史之要素的单纯的“考证”。“让事实自身讲话”的惯习,至今仍广泛而完好地保存在日本的历史学界。这种编纂方法,有时固不免“森林”“树木”之诮,但对于历史学最为重要的真实性而言,比那种将事实与价值附加混杂在一处、使后人难辨真伪、莫衷一是的千篇一律的道德评价,则增加了许多可信度和历史感。儒家以“仁”为本、以“心→性→天”的连通模式为特征的思想体系,融会老子“先天先地、神鬼神帝”的“道”和朱熹“虽大地塌陷而犹存”的“理”,曾一度演变成

7、规定和控制宇宙人间、然而却从不参与任何具体事务的绝对的存在。该“道理”,实际上已经成为“站在时间之外来操纵时间,进而干预历史本身”的“观念”,而尤为重要的是,由于理学的主调实基于孟子“发乎其心”的“善端”———仁义礼智,因此,由“道”和“理”黏合而成的一整套观念体系,便不能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它在具体的历史叙事中,亦自然会表现为该色彩的道德参与、价值判断和形而上分析。这一点,与日本的哲学氛围间构成了很大的差异。在日本人的观念当中,“现时”,才是时间的本质存在方式。就连神话,都是与现时紧密连结在

8、一起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遗留。这里,“人”的舞台虽源于“神”的舞台,但神的意义的发生,却悉数存在于“天孙降临”后的人世。在这样一种原始哲学氛围里,离开“现时”或与“现时”有着本质对立的超越者,并不存在。换言之,在日本人的观念世界里,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朱子学意义上的所谓“永恒”原理。在他们看来,只有“无穷”的生成发展,才是永恒,而永恒本身又与现时处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中。所以,日本人的时空哲学,具有典型的“现世中心主义”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世主义,又决非那种固守于现世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