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ID:8939160

大小: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_第1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_第2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_第3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_第4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1673-5595(2014)04-0064-06  自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公开问世以来,东西方学者就围绕着《手稿》的性质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多样化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观点。著名学者张一兵在《人本学的青年马克思:一个过去了的神话》和《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解读模式与文本学》中,第一次指出了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五大解读模式:西方马克思学

2、的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的模式、阿尔都塞的模式、前苏联学者的模式和中国学者孙伯?教授的模式。[1]101120笔者认为,除了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差异之外,这些解读模式之间的关键区别,恰恰是对《手稿》中所体现出的马克思哲学思想,尤其是建立在异化劳动概念基础上的异化史观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地位的理解。因而研究《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呈现已经发生的对《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问题进行界说的逻辑地平线,澄清异化劳动概念的准确性质和在唯物史观发展史上的定位,不仅对科学地理解马克思

3、主义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准确地辨识国内外各种以《手稿》来解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潮流,对在与各种以马克思的名义进行言说的理论观点的交锋中真正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四种解读模式与“《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问题的定位  按照笔者的理解,在张一兵所概括的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五种解读模式中,前四种模式要么不承认唯物史观,要么把唯物史观与《手稿》中的思想截然对立,要么将《手稿》中不成熟的一些唯物史观的萌芽直接指认为唯物史观本身,这都是对《手稿

4、》性质和定位的误读。  第一种解读模式,是西方马克思学制造的所谓“两个马克思”的神话。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手稿》所代表的马克思是所谓“青年马克思”,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最高峰;而《资本论》所代表的马克思则是所谓“老年马克思”,“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处于“停滞”与“衰退”状态,“两个马克思”的思想是互相对立的。也就是说,这种西方马克思学的解读模式根本不承认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他们将马克思《手稿》中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遗迹混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抽象人道主义意识形态,从

5、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这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我们要与之划清界线。  第二种解读模式,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本学的解读模式,主要代表人物有早期的弗洛姆、早期的马尔库塞、列斐伏尔与后期的萨特等。他们以《手稿》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归结为以消除异化获得人的解放为最高目的的人本学。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在《手稿》中就得以确立了,青年马克思那种先验的劳动异化史观的人本学逻辑,被直接指认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这种劳动异化史观的人本学逻辑被认为贯穿于马克思后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6、、《资本论》及其手稿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也贯穿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后来的研究都不过是原先人本学逻辑的展开和“提升”。他们并不是站在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也并不承认西方马克思学所制造的“两个马克思”的神话。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归结为《手稿》所代表的以消除异化获得人的解放为最高目的的人本学,就必然会否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当然在这样的解读模式中,也就不存在“《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地位”这样的问题。  第三种解读模式,是法国哲学家阿尔都

7、塞提出的所谓“断裂说”。阿尔都塞以1845年4月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分界线,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论上的断裂”,“断裂”前后的马克思是截然不同的:在此之前是处于人本主义意识形态逻辑框架中的青年马克思,这个时期马克思著作中的思想都受制于人道主义这一“总命题”,因此不能把它们列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在此之后的马克思,则创立了全新的科学世界观,属于马克思主义者。两个马克思之间泾渭分明,《手稿》恰恰是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即将诞生之前的作品,虽然在写作时间上最接近马克思思想发生转折的1

8、845年,但在思想实质上最远离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阿尔都塞也只承认一个马克思主义,但这是科学的唯物史观,《手稿》属于理论上的人道主义,恰恰为马克思主义所反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李卫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第四种解读模式,是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前,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初苏联学者解读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观点,也是中国和东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这是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