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33467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6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要)1、加快新型工业化 【核心提示】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核心,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轻工产业、建材工业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到2015年,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65%左右;改造提升化工产业、有色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
2、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加强对先导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整合;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到2015年,形成8至10个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物流园区;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发展壮大建筑业。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优化建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交通、
3、市政、化工、冶金、电力等工程类建筑企业,积极发展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等新兴专业建筑企业,拓展地铁、桥梁等高端市场。 2、加快新型城镇化 【核心提示】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引领,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优化城镇化布局。加快构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五级城乡体系,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新格局。 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4、将18个中心城市纳入中原城市群。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大城市行列,基础条件好的成为特大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交通、城镇市政设施、城市生态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城市新区。把建设复合型城市新区作为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成为承接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和新型城市化的样板。 加快发展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全省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200万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万亿元。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扩大招商引资、承接
5、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完善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和投融资制度,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 3、推进农业现代化 【核心提示】把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粮食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生物农业,建立以
6、工促农的新格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加快土地权属管理,加快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用
7、于农业的投入总量和增量均有提高;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 4、坚持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 【核心提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南,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强支撑。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研发中心为载体,以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工程为抓手,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
8、自主品牌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构建自主创新载体;推进重点领域自主创新;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按照优先发展、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