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

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

ID:37628310

大小:524.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6

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_第1页
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_第2页
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_第3页
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_第4页
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角色_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47卷第6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V01.47No.6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v.2008教师角色: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中反思胡春光(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重庆401331)摘要本文从吉鲁批判教育学中的“对抗文本”和“对抗记忆”出发,反省教师的角色并结合吉鲁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分类,呈现出批判教育学中教师的理想角色。最后,文章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思想中,对我国当前的教师角色进行了反思。关键词吉鲁;批判教

2、育学;教师;角色“教师角色”是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随着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在社会转型期,公众对教师的期望不断高涨,教师角色也需要不断调整:从“官方课程的执行者”转换为“实践课程的设计者”,从“被动的学习者”转换为“主动的研究者”,从“教师进修研习”转换为“教师专业发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能力的引导者”。而当下的教育常被批评为有教书无育人,有灌输无反省,有技能无智慧,有知识无生命。教育不再是一种精神唤醒与引导的力量,教育无法向人启蒙哪种生活方式更有价值。无法指导人哪一种生活是

3、美好幸福的生活,教育仅仅变为成“才”制“器”的教育,它的使命就是更好的、更有效率的、更符合秩序的传输知识。“一个人自身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作为状况,取决于他在生命旅途中所遭遇到的他人以及召唤着他的种种可能信念。"①因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使命相当重要。当下的教育中,教师没有充分担当起帮助学习者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和批判精神的公民的责任,忽略了和此项议题相关的智慧、生活、判断和情感,而这正是本文借助吉鲁的批判教育学探讨的意旨所在。一、吉鲁批判教育学中的教师角色批判教育学受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影响,向来不把教育中既有的一切视为理

4、所当然,而是不断检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实,以求建立更为合理的教育过程。例如,批判教育学质问:学校的目的何在?它是未来工作职业的预备,还是民主生活的收稿日期2008—05—31练习场?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谁的知识?为什么是这类特定知识而不是其他?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生活经验为教育带来何种意义?那些被视为程度低落、调皮捣蛋的学生背后隐含的社会与文化意义可能是什么?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教师在有意无意间把学校传递给学生的一切视为当然?他能够有什么策略进行转变?由此,批判教育学质疑和批判:学校究竟呈现出谁的未来、谁的故事和谁的利益?他们主张学

5、校需要用一种公共哲学来阐明如何建立意识形态的与制度的基础,使学生获得“解脱限制”(emancipation)和“自由解放”(1iberation),同时帮助学生“增权赋能”(empowering),重新厘定与建构学校教育的特征。o“解放”是批判教育学的旨趣,它希望给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伦理的指引,帮助他们克服异化、宰制及被压迫的命运,鼓励他们追求更为自由幸福的生活。美国著名教育家吉鲁(H.A.Giroux)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他的学说结合了后现代主义、反种族歧视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融人了他的教育论述中。他受文

6、化研究的影响,主张教师应该发展一种跨越边界(crossing—bor—der)的策略,即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课程内容与组织来容纳多重叙事与文化差异。教师必须质疑和离开他们习以为常的文化习惯和理论实践所形成的安全与封闭的边界,使其“重新疆域化”(reterri-torialization),并以抗拒与转化的观点重新介入传统。在这个跨越边界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未曾习得的学科领域,从中获得超越现状的洞见,创造新121万方数据的学术连结,吉鲁把这种跨越边界的策略称之为边界教育学。“对抗文本”(counter—text)和“对抗记忆”(counter-

7、memory)是边界教育学的主要论述,从中我们可以审视教师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一)对抗文本文本是后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学者常用的一个术语.概指一切文化符号。吉鲁认为,当前教育经常以一种特殊的文本权威形式呈现,将文本视为一种独立于情境之外静待解读的客体。o教师在使用套装教材文本的同时,没有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习对象、不同生活经验等等的差异进行教学调整,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照表授课,这时文本内容就变成一种权威的谆谆说教。如此一来,老师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某种正当化的文本权威(即教材所强调的知识与价值),使得他们自己的声音变得沉默,无法从自己的历史

8、、经验与社会位置来发言。由此吉鲁认为,文本的概念并非静止的书写文本(如教案),文本应把教育视为一个社会自身所拥有经验的阅读,也就是关切日常生活世界的种种行为,必须把文本的概念扩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