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02772
大小:1.1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12
《理论力学经典课件-虚位移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虚位移原理※引言※约束及其分类※自由度和广义坐标※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质点系平衡条件※虚位移原理※虚位移和理想约束※质点系在有势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结论与讨论引言虚位移原理是应用功的概念分析系统的平衡问题,是研究静力学平衡问题的另一途径。对于只有理想约束的物体系统,由于求知的约束反力不作功,有时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比列平衡方程更方便。虚位移原理与达朗伯原理结合起来组成动力学普遍方程,又为求解复杂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提供另一种普遍的方法。这些理论构成分析力学的基础。§17-1约束及其分类约束——物体运动所受到的限
2、制1.几何约束与运动约束yxOAA0l几何约束在质点系中,所加的约束只能限制各质点在空间的位置或质点系的位形。COyxvCC*运动约束在质点系中,所加的约束不仅限制各质点在空间的位置,还限制它们运动的速度。OyxAxByBxAyABvA2.定常约束与非定常约束定常约束-约束方程中不显含时间的约束:非定常约束-约束方程中显含时间的约束:yxvOM3.单面约束与双面约束双面约束——约束方程可以写成等式的约束。单面约束——约束方程不能写成等式、但是可以写成不等式的约束。BByxOyxOyxO单面约束还是双面约束
3、?约束方程?yxOAAA0lA0l3.单面约束与双面约束4.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完整约束——约束方程不包含质点速度,或者包含质点速度但约束方程是可以积分的约束。非完整约束——约束方程包含质点速度、且约束方程不可以积分的约束。4.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COyxvCC*OyxAxByBxAyAvA约束方程不可积分,所以导弹所受的约束为非完整约束。圆轮所受约束为完整约束。B§17-2广义坐标与自由度yxOlA(x,y)yxOA(x1,y1)B(x2,y2)ab广义坐标——确定质点系位形的独立参变量。广义坐标
4、——确定质点系位形的独立参变量。用q1,q2,…表示。自由度——在完整约束条件下,确定质点系位置的独立参变量的数目等于系统的自由度数。对于稳定的完整约束,各质点的坐标可以写成广义坐标的函数形式N=3n—s§17-3虚位移和理想约束1.虚位移xyOBAMF质点系在给定瞬时,为约束所允许的无限小位移——虚位移(1)虚位移是假定约束不改变而设想的位移;(2)虚位移不是任何随便的位移,它必须为约束所允许;(3)虚位移是一个假想的位移,它与实位移不同;(4)在完整定常约束下,虚位移方向沿其速度方向。虚位移与实位移的
5、区别和联系(1)在完整定常约束下,实位移是诸多虚位移中的一个;MM1drdrerdr——实位移r——虚位移实位移——质点或质点系在其真实运动中,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位移。(2)在完整定常约束下,虚位移方向沿其速度方向。2.虚功质点或质点系所受的力在虚位移上所作的功——虚功。W=F·r3.理想约束质点或质点系的约束反力在虚位移上所作的虚功等于零,我们把这种约束系统称为理想约束。W=M·∑FNi·ri=0§17-4虚位移原理FiFNim1m2miriFi——主动力FNi——约束反力ri
6、——虚位移Fi+FNi=0Fi·ri+FNi·ri=0∑Fi·ri+∑FNi·ri=0∑FNi·ri=0∑Fi·ri=0对于具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其平衡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的主动力在任何虚位移中所作的虚功的和等于零——虚位移原理∑Fi·ri=0上式称为虚位移原理的解析表达式应用虚位移原理解题时,主要是建立虚位移间的关系,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运动学关系,直接找出虚位移间的几何关系;(2)建立坐标系,选广义坐标,然后仿照函数求微分的方法对坐标求变分,从而找出虚位移(坐标变分)间的关系。例
7、题1已知:OA=r,AB=l,不计各杆质量。求:平衡时F与M间的关系。BAO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Fi·ri=0由运动学关系可知:MFCBADM例题2已知:菱形边长为a,求:物体C所受到的压力。螺距为h,顶角为2,主动力偶为M.FNrArC解:(1)取系统为研究对象(2)建立虚位移间的关系xyCBADMFN解法二:取建立图示坐标系rCOABCDPQ例题3图示操纵汽门的杠杆系统,已知OA/OB=1/3,求此系统平衡时主动力P和Q间的关系。rBrA解:(1)取系统为研究对象由
8、运动学关系可知:例题4图示系统中除连接H点的两杆长度为l外,其余各杆长度均为2l,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当未加水平力P时弹簧不受力,且=0,求平衡时水平力P的大小。解:(1)建立图示坐标系(2)系统的虚功方程(2)系统的虚功方程例题5求图示连续梁的支座反力。PMqll2lABCD解:(1)解除D处约束,代之以反力FD,并将其视为主动力。PMqABCDFDsEsD其中解得(2)解除B处约束,代之以反力FB,并将其视为主动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