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01628
大小:1.84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5-12
《鱼我所欲也》课件课堂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作者简介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
2、轻人性本善“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
3、本心”。相关链接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
4、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文朗读,要求: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听正音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②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动词,厌恶)③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④羹(gēng汤)⑤蹴(cù用脚踢)⑥为(wèi,介词,为了)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乞人不屑(xiè)也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妾qiè正句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
5、/莫甚于生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⑦是/亦不可以已乎注意停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自读课文,把握内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同时得
6、到或占有.喜爱生命大义舍弃也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译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超过、胜过做,干苟且偷生厌恶祸患灾难通“避”,躲避比所以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译文: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假使那么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做,干没有如果没有超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译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通过(采用)这种(某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
8、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不仅仅这种本性(思想)不丢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