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01144
大小:1.27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5-12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考历史应战讲座 第一部分2008年各地自主命制的历史试题的基本特点一、分值分布趋向平衡,试题编序各有特色二、试题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范围内命制,摆脱教材、版本的束缚三、以文明史观为代表的新的史学观念渗透到高考试题引领着高中历史课程四、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教育五、材料试题唱主角,试题呈现方式多样化六、试题乡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 模块试卷来源选择题个数及比重所占分值非选择(个数)分值所占必修分值中的比例与07卷比较必修1山东文综3/812分个别设问中占6分18/68增加宁夏文综5/1220分无涉及20/85下降海南单科8/25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38/84增加广东单科13/2539分第28题12分第29题6分57/141增加江苏单科8/2024分第22题12分36/96无必修2山东文综3/812分个别设问中占14分26/68下降宁夏文综4/1216分第40题37分53/85增加海南单科5/2510分第25题12分22/84下降广东单科6/2518分第26题13分第29题4分第30题12分47/141增加江苏单科4/2012分第21题3分第23题14分29/96无必修3山东文综2/88分个别设问中占24分24/68增加宁夏文综2/128分无涉及8/85持平海南单科11/2522分无涉及22/84增加广东单科6/2518分第27题16分第29题2分36/141增加江苏单科8/2024分第21题7分31/96无 (2)试题呈现方式多样化A.试题新颖性:是指试题提供的问题情景和历史背景,不是指考查的内容例1:诗歌例2:对联例3:日记例4:网帖例5:墓碑铭文例6:图片展例7:论文例8:民谣例9:启蒙读物例10:词汇B.试题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有问题答案、设计方案、评价观点的不唯一性和规定性,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好地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C.试题探究性: 例1:诗歌(2008上海)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2008上海)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三藩之乱 例2:对联(2008上海)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保路运动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 例4:网帖(2008上海)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例5:墓碑铭文(江苏)1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例6:图片展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例7:论文(山东)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A.论国际关系的多变化趋势B.由亚洲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例8:民谣(2008上海)1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例9:启蒙读物(2008上海)“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例10:词汇粤卷[2006、15」: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26.(海南)(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37.(2008上海)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第三层: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 28.(山东)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简述自己的观点。(9分)38.(宁夏)(16分)(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3分)调查研究。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44.(宁夏)(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试题探究性: 近年,各省纷纷自主命题,因而在强调文明史观、全球意识的同时,也将越来越注重考查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关注与本省乃至本区域有关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乡土历史在历史试题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是各地自主命制的高考历史试题的共同走向。如2005年江苏历史卷中有5题与江苏历史相关,包括六朝题、江南经济题、《天朝田亩制度》题等,而其中的第7题更是直截了当地问近代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些与今天江苏"直接有关"。2005年广东历史卷第6、8、9题接连考了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三位广东籍近代历史名人。2005年"文综"天津卷则有考查天津港历史和天津红色旅游资源的题目。上海的历史高考试题多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06年高考广东卷选择题第1题,就考查了与广东有关的历史问题。各地试卷对地方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六、试题乡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28.(山东)(25分)(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 第二部分2009年复习备考策略 1.以“文明史”为思路文明史观思路梳理(1)纵向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2)横向、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到民主。经济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一、明确命题导向 2.以“现代化”为主线现代化史观思路梳理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3.以“全球化”为理念全球化史观思路梳理: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4.以“新课程”为渗透“研究性学习”试题、探究型试题、开放型试题。5.以“正向化”为导向主要运用正向材料,正向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二、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保证复习的有效性1.要注意知识的连贯,第二轮复习相当于原来的第一轮复习。3.紧扣《考试说明》4.认真解读各年各地《高考试题》2.紧扣《课程标准》 三、重视三维目标落实,提高复习方法和效率1.夯实基础,关注“常识”教学:方法一:宏观上的纲举目张。熟悉教材目录,理解历史概念,理清发展线索,明确阶段特征,掌握知识结构。方法二:微观上精雕细凿。难点、重点、盲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的整理与辨析,做到知识无遗漏。(A)重视历史概念的掌握(B)优化专题,构建知识体系(C)以通史为线索,对必修和选修1有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D)加强对区域史(地方性)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命题素料与历史背景、问题情景取自本省乡土。 2.关注核心学科能力,提高历史复习效率(1)高考中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2)解读信息与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高考的制高点(后面专门讲)3.关注过程与方法,了解新高考形式上新变化(1)理论上的过程与方法(2)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B)调动和运用知识知识:主干知识(历史事实、人物、文明成果等)、知识体系(由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特征构成)考核要求:(a).判断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b).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c).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C)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历史事物: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等历史人物:中外历史人物考核要求:(a).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b).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c).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A)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的形式:文字、图表、数据、图片、符号等考核要求:(a).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要求(b).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c).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D)论证和探讨问题问题: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问题考核要求(a).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b).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法评论历史观点(c).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4.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一是对个人而言: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例如:(08宁夏)44(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方法 二是对国家、民族而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例如:(08广东)27(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08山东)29.(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民族精神,自豪感,爱国主义 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例如:(08江苏)23(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开放的世界意识 5、注重培养解读信息与提炼信息能力(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高考的制高点材料解析题的类型(1)文字类材料解析题(2)地图类材料解析题(3)图片图像类材料解析题(4)数据图表类材料解析题(5)混合材料型解析题 热点一——金融危机和全球化热点背景:1、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伴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的收购,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力维持,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美国股市也不断创下近来新低。全球股市迎来仅次于“9·11”的黑色星期一。从表面上看,是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但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其本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与信用衍生品危机。次贷危机引发信贷危机,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四、关注热点问题 热点一——金融危机和全球化(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2分)①世界经济全球化道路曲折;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材料一: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摘自新华网材料二: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摘自新浪网 (2)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4分)材料三: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4分)正:①洋务运动引进工业革命成果,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②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反:①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②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基本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①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壁垒和第三产业的冲击;(2分)②发达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的冲击。(2分) (4)对于经济全球化,你有何看法?看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另一方面要规避其中的风险,趋利避害。材料四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现在金融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纪律约束。20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秩序。——《新华网》(5)根据材料四,概括特里谢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当前世界各国面对金融危机,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目的:规范世界金融市场,加强纪律约束;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 材料五: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高度重视。——金融网综合报道(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6分)(6)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原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育景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和影响,只有全球合作,才能形成力量,克服金融危机.随着亚欧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多极化趋势加强,需要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热点二----台湾问题祖国统一1、2008年11月3日-7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七十四人的代表团访问了台湾,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于11月4日胜利举行,并签署了航运、货运、海运、食品安全多项协议。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共同出席了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记者会,大陆赠送的是除了大熊猫“团团”、“圆圆”外,还有珙桐树,而台湾方面赠送的是长鬃山羊和梅花鹿。不断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次两会在台北举行会谈,成为了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协商进程的持续、成果的累积,将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 材料一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2008年12月15日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⑴从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三通”的内容是什么?最早是在那部文件中发表的?通航、通邮、通商。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材料二 材料三、台湾曾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但近10年来,台湾经济增长放慢,发展困难增大,竞争力下滑,甚至出现经济边缘化危机。与通航有关的机场、港口及相关产业处境艰难,面临严峻挑战。……迟迟不能实现直接“三通”,跨国公司采购中心与区域营运总部不断撤离台湾……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⑵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直接“三通”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两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对台湾有何直接影响?对两岸有何意义?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不利局面,为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动力与机遇。把两岸距离拉近。有利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热点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中共十七大报告材料二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⑴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2分)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⑶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2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变化:①改革开放全面展开;②经济(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相同:①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体制(或都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允许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②所有制方面,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材料四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国家统计局网站⑷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分)简要分析其成因。(1分)新变化:①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②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信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分)原因: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或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核心知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进步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成果。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2)知识发散: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美国科技的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的美国科技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前后的美国科技,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美国科技发展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及其原因。二战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巨大变革。热点四——嫦娥奔月与科技发展 材料一、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2)材料一中,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欧洲独特的历史文化。 材料二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3)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3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5)高二年级某班以“何当皓然青云上,万人争看傲长空”为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假设你是班会主持人,请你设计出此次班会活动讨论的中心议题。(2分)自主创新;科技是生产力等 热点五、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加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更是将农民增收问题列为头等大事,故对此专题应格外关注。 热点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热点六、抗震救灾加快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已被列为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之一,未来两年将安排1万亿元投资,占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四分之一。根据规划,2009年将基本完成灾区农村居民点规划,落实异地迁建农户的建房选址并解决过冬房问题;受灾农民全部住进永久性住房,完成农房重建总量的80%;完成50%的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目前,仅四川地震灾区就有8400多个重建项目开工。灾后重建工作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重点支持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全面重建灾区群众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早日实现灾区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新华网 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十二曰集流亡”。材料二: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材料三: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阅后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6分)(1)备荒与抗灾相结合;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防灾、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各种措施多管齐下。 材料四: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2)依据材料4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水患较少,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危害越来越大。原因是什么?(4分)(2)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水利工程偷工减料,河工废弛,水利失修。(3)据以上分析,总结清朝备荒救灾的经验教训。(4分)(3)经验:应制定完备、严密的制度,将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与民众相结合.教训:要根治腐败,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位。 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欧美国家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材料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的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提示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面对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六:在30年代大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4)根据材料六概括欧美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6分)(4)通过立法手段(或颁布一系列法案)救济或保障工人权益;成立专门机构,保障工人生产、生活权益;建立保险体制,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5)材料六中,罗斯福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措施来扩大内需,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5)以工代赈,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热点八----大国崛起2006年11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该片以对大国成败兴衰的感悟,唤醒民众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含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183514533.8(52.4)152112.8187037491.8(140)454234(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地位: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1分)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2分) (2)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3分)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促进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强国。(1分)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推动德国走上了侵略战争道路。(1分)一战中德国战败,使其丧失了强国地位。 材料二“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3)依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当代中国选择“和平崛起”道路的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为促进“和平崛起”所作的努力(3分)。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自力更生;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大国的崛起都有哪些共同因素?(2分)努力: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科教兴国);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答“制度创新”也可以,单纯答“发展经济”不给分);必须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和稳定;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化步伐。(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任意两点就可得2分。) 热点九----中美关系 热点背景:1、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交,至2009年整整30周年了。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2、2009年12月4日上午,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3、中美两国首脑承诺要共同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4、美国总统选举于2008年11月4日落幕。奥巴马赢得338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当选所需的270张。麦凯恩仅获163张。奥巴马赢得6200多万张选民选票,总数过半,麦凯恩获5500多万张选票。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以巨大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历史性地当选美国首名非洲裔总统,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届总统。奥巴马随后在芝加哥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承诺与共和党合作,为美国带来变革。 热点十----中法关系热点背景:中方宣布推迟中欧领导人的会晤。法国总统萨科齐在2008年11月13日表示,将会在12月6日出访波兰的时候会见达赖。鉴于这种情况,中方不得不于11月27日宣布推迟中欧领导人的会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7日表示:“涉藏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达赖以任何名义在国际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坚决反对外国领导人以任何形式同达赖进行接触。这一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也是坚定的。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中方均做出了必要的反应。”秦刚还表示:“第1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何时能够举行,取决于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方何时采取切实措施,为会晤创造必要良好的条件和气氛。” 热点十一----中俄关系 热点背景:中俄两国于2008年10月14日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黑瞎子岛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中国又称抚远三角洲。该岛地处中国最东端金鸡版图上鸡冠位置,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等三个岛系组成,面积约327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香港岛,是珍宝岛的500倍。自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黑瞎子岛一直由前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控制。根据2004年10月14日签署的《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银龙岛归中国所有;黑瞎子岛一分为二,靠近哈巴的一部分归俄罗斯所有。 第三部分2009年考点预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风俗与此有密切联系。它对中华民族美德的延续与传承、以德治国战略的实现,对我国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都有积极影响。2、着眼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古代制度的创新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史就是讲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如何对政治制度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过程,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联系中共十七大“大部制”体制改革,被普遍认为将是政府改革的一个新起点,新突破口,它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预测政治制度创新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将是2009年高考的考查重点。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1、古代农业发展对今天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地兴修了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推动了社会发展。今天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基础设施,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2、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古代手工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业……这些辉煌成就其实我们应立足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国力,振兴中华。3、“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国古代虽有“无商不奸”的说法,但没有商业,国民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束缚的结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落后生产关系即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5、封建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对今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启示。正确分析以农立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反思中国古代统治者重农为什么反而伤农。从命题趋势看,2009年高考有可能将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和相关制度政策与当今比较火的热点“三农”问题,粮食问题相结合进行综合命题。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和科技文化1、2009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变化、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思想界的变动提供了深厚的土壤;而社会思想的发展又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前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诸子百家思想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3、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本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成功地把儒家学说和西方文明有机结合起来,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的典型,这为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儒家思想提供了借鉴。许多儒家思想家的名言警句,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对新时代“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有着重要价值。4、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势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人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如何区分这种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命题视角。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欣赏中国古代书画和文学作品时,应注意发掘其精神内涵,以发挥其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的作用。结合古代文学、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认识当今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以及地理环境先联系,希腊民主政体的确立就是希腊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能孤立地分析历史现象,要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综合分析。2、对于希腊民主制的认识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为指导思想,在肯定希腊民主政治对希腊古典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巨大贡献时,要明确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对它进行辩证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民主”不是抽象和绝对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最终达到这一基本认识:民主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3、对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可与罗马有共和向帝制转变相联系,与罗马帝国的扩张向联系,理解罗马法是为了维系庞大帝国统治的需要。罗马法中的买卖、借贷、债权、合同契约遗产继承以及伤害赔偿的规定,在日益重视私有财产和人权的今天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4、比较是启发历史思维的钥匙,学习中要注意比较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特色;比较希腊民主制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古代希腊民主制与当今民主制(含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依据高考命题“时代性”的原则,政治制度建设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大事。从古今民主政治联系的角度看,本专题在2009年高考中会有一定的体现。预测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创新与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有较强的借鉴作用的,将有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专题六、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值得关注。2、航海家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的精神,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为探险提供了精神动力。学习探险家们勇于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3、工业革命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体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说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果应用与生产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启示。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5、从专题内综合考查的角度看,应注意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点与资本主义经济水平发展程度的关系;从命题角度来看,2009年高考有可能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一脉相承这一角度入手,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延续,十七大提出要继续坚持改革开发,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考可能会结合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历程,考查学生对世界市场的认识。 专题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运动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2、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宣传自由、平等,主张三权分立、人民民主,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智慧大门。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民主、自由、法制思想对当前我国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启示。3、由于本部分内容有新增加知识,在高考中更容易被关注,因此在2009年的复习中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全神贯注。注意观点的把握和比较,注意纵横联系的灵活性。如以民主政治和人文思想的发展及其关系分析问题,把启蒙运动与中国民主思想萌芽进行比较,结合图文资料联系当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等重大时政热点分析问题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角度。 专题六、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值得关注。2、航海家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的精神,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为探险提供了精神动力。学习探险家们勇于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3、工业革命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体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说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果应用与生产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启示。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5、从专题内综合考查的角度看,应注意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点与资本主义经济水平发展程度的关系;从命题角度来看,2009年高考有可能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一脉相承这一角度入手,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延续,十七大提出要继续坚持改革开发,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考可能会结合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历程,考查学生对世界市场的认识。 专题七、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各国代议制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原因,与古代、现代史及中国等相联系,通过比较,认识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特点、进步性与局限性。2、结合各国的历史及其宪法的制定情况,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下的不同政治体制模式,如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等,用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之间、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从西方和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作用。4、本部分内容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命题的重点区域,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和不同区域的表现,都需要有清晰的了解,且越来越有现实意义,因此必须重视。随着新课标考试的逐渐成熟,在命题形式上会不断的推陈出新,新情境、新材料、新设问、新角度会不断呈现,在内容上可能倾向于国家间的比较,历史发展演变的比较。还可以结合现实问题,从时政热点切入进行灵活考查。如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法制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德意志的统一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的振兴对当前我国统一及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 专题八、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1、本专题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曲折发展历程。复习时应首先把握这条,提纲挈领,掌握各发展阶段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通过对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败原因,分析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2、用思辨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对斯大林模式一分为二地认识。通过分析中国与苏联所走的道路,就可以得出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政治和经济建设的认识,体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3、新考纲下角度与传统的思维角度有所不同,更侧重以史为鉴,所以应注意结合中国当前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思考这段历史,如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维护了农民利益,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今天我们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减轻农民负担而取消农业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专题九、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本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区域。因为内容的充实性和地位而决定题型比较全面。从近年呈现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在列强侵略中重点考查一些大的事件及影响,对近代中国的民主的民主革命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大革命活动上。尤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内容为重中之重。2、本专题的主线是以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的巨变为重心,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掌握天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异同,从而发现民主革命的规律和趋势。3、在将来的高考中务必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这是由国情和政治决定的,因为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园地和素材。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然后更需要灵活的策略,如何考,考哪些等都是每时每刻要思考的问题。命题中“侵略”与“探索”两大主题可分可合,而题型还是以选择题为主,但和其他内容进行联系综合而形成大的题目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进行能力方面和思想情感的检测会得到加强,新情景、新材料、新设问、新视角等会精彩纷呈,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只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和最基本的知识,一切便迎刃而解。还要注意从现实问题入手,如国民党大陆之行、国共关系缓和对台湾政局影响重大,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成功经验等都大有文章可做。 专题十、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凭借低关税等特权,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日益消弱。今天中国加入WTO后,降低关说是必然的,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因此中国要寻找应对措施,趋利避害,积极迎接挑战。2、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首先是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然后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着社会生活领域的结果。近代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正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但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出现明显的区域差别。近代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衣食住行作为社会主义的载体,展现着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图片资料丰富,命题形式更加活泼贴近生活。4、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深刻影响人们社会生活,对今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启示。5、中国近代化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往往把热点问题和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回避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折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命题背景下,近代化就成了命题者比较容易选择的主题了。新的材料,新的角度不断出现,这符合新课标、新课改、新高考的理念。 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要紧扣“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主题。近代中国思想革新的速度极快,各种思想在相互批判与取代的同时,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时应注意时代性和阶级性,切忌片面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2、注意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1)从发展的阶段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主要呈现出向西方学习的特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教材所述为限),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路线和政策。(2)思想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近代化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又是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3)思想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各阶级思想的具体实践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3、整体认识:2009年高考对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考查形式将出现以问题为中心,选择题专题系列化,主观题情景化的趋势。 专题十二、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把握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是中国社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2、本专题的知识点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性较强,易于创设新情景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近几年高考一直比较注重对本专题的考查。备考要引起重视,甚至已考过的知识点,要变换角度,变换题型进行考查。3、“建国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预计可能会是今后高考的重点区域。 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最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鲜明主题便是高考中不变的主题,今后的高考依然会在这一点上下功夫。在题型上预计会有大的拓展,因为内容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要注意总结和比较,要注意从中提高认识,对党领导进行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充满信心,这些都是考查的重点所在。2、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列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3、联系当时世界经济形势和其他国家的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发展模式,探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加深对我国经济建设政策制定的认识。理解其对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借鉴作用。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20世纪的三次重大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是20世纪世界现代化建设的三种经济模式,是高考中命题的集中区域4、改革是长期热点: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等最先建立经济特区,这种具有首创精神的重要事件易成为命题切入点。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时要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例如:“三农”问题,大多围绕农业问题展开,包括体制变革,生产方式等,注意我国现阶段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和对外开放的新水平包括现代中国的自主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的比较等。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本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热点密切联系,富有极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尤其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非关系、中印关系都与时事结合密切,预计2009年高考会有涉及。2、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领域很多。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属于长效热点。其中外交战略的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我国的外交方针和原则,客观上也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3、在学习本专题的内容时,应注意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领会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提出的外交方针政策,以及他们的外交策略和智慧。同时注意利用多种途径搜集、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4、认识一个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把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及时政相结合。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事务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专题十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各国纷纷制定自己的科技政策,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夺得先机,占据有利位子。中国总结二战后科技革命机遇错失的因素后,实施“科技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力争站在时代前沿,进行科技创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主要成就,尤其带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成果,更要特别关注。与古代科技、近代科技相联系,理解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也可以中西对比横向联系,探讨内容、特征、原因和影响。3、科技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科技教育成果,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意义,大力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4、科技文化内容本身就是有综合性特点,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观念来理解文化在各个领域的成果。试题设计除单一命题外,更多的将会淡化学科色彩的常识的形式出现。 专题十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1、凯恩斯主义认为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这种观点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我国今天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分析各种历史现象,抓住各种经济现象的本质是掌握本专题的关键。如新政措施的实质目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各种表现等。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联系和比较:三者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反映的本质问题都是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但三者的背景、实施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性质、方法和手段以及实施的成就等有很多不同点。3、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热点,从新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如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和福利国家的出现。从当前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的视角看,金融秩序的调整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经济内容已经成为当今高考的热点,经济发展是一种方向和目标,而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更见效果,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各自的发展中都进行了有益探索,既有深刻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预见今后的高考中还会随时涌现。 专题十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1、复习本专题内容,要以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为主线分阶段掌握。可以按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形成主线,全面分析每阶段特点及其成因、影响,深刻理解史实间的因果关系。结合史实理解国际关系的一般原理,并用这些原理分析国际关系的变化。如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出发点、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全面加强政治和经济的联系,进行综合复习。正确分析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必然联系。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综合国力消长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思形态等都是常考点。2、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规律理解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必然性,掌握其表现,分析其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通过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理解其实质。3、从命题角度看本专题与时事政治和现实国际热点联系密切,最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如巴以问题、朝鲜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联合国改革问题、中欧美欧关系问题,注意政史地知识的迁移与整合,对热点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度。2009年高考有可能从中国在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的表现、措施等角度入手,考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近年来随着欧盟地不断发展壮大预计2009年高考围绕欧盟的发展,欧元,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世界经济集团化等角度命题。 专题十八、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三次科技革命是历年高考的命题热点,不可忽视。以命题的角度来看,主要侧重于科学对社会生产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考查。可以肯定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将是以后命题的重点区域。认识我国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2、在命题中,本专题的基础知识,常以选择题来考查;出大题时,多注意结合,以中外历史的相互影响立意,或者进一步突破历史学科的范围,由具体材料引入,然后综合运用历史、政治、地理知识来解题,2009年高考中会仍延续上述趋势。3、本专题所占篇幅较大,且考查极易与社会与现实相联系。从命题角度来看,将着眼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背景、流派特征、文学艺术价值及影响等分析及影视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的考查。在今后的新课标高考中,涉及本专题的内容将会增加,注意以下两个角度。(1)19世纪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繁荣,但也导致了许多人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这启发我们今天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建设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弘扬世界先进文化,发展本国本民族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重任。 专题十九、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改革的基本理论1、为什么要改革(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需要做出相应变革(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4)、外部工业文明(先进文明)的冲击,对外战争的失败激发统治者改革奋发图强2、爆发革命的一般原因(类比):(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新的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2)、贫富两级悬殊,赋税沉重,激起某阶级(阶层)反抗(3)、某思想传播(古代:宗教;近代:民主思想)(4)、导火线(古代:天灾)3、改革一般是上层发动,所以一般从统治者角度分析原因;而革命一般是下层发起,所以一般从民众角度分析。 专题十九、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改革的性质和类别1、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如梭伦改革;2、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3、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4、封建社会内部调整、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5、资本主义性质:(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3)受工业文明冲击,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三、如何正确评价改革:1、.标准:是否推动生产力/社会/历史发展,是否达到目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不以道德标准,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作为衡量改革成败标志。2、.方法:辨证、客观、全面、抓主流。四、改革成败的一般原因1、根本原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客观原因:反对派力量和改革派力量的对比;外部环境是否有利;3、主观原因:改革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政治魄力;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改革策略是否正确;用人是否得当。 专题十九、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五、从改革中得到的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方式之一;3、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4、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魄力5、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策略得当、用人得当。 谢谢光临,多多指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