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

ID:37535543

大小:1.1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_第1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_第2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_第3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_第4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8·综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0年第2卷第3期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要跟东李守霞赵运果陈丁莉(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摘要】耳聋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占有重要位置。大约80%遗传性聋为非综合征型耳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众多耳聋相关基因的发现更有利于我们对耳聋的发生发展机理的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非综合征型耳聋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借以了解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特点,便于人们获得准确的耳聋预防、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和治疗服务。【关键词】耳聋;基因;分子生物学征型耳聋的一些研究热点。前言1核基因耳聋

2、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1.1GJB2编码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1][3]大约80%遗传性聋为非综合征型。2006年底第26)Kelsell等在1997年找到了第一个非综合征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残疾型耳聋基因,即Cx26基因(GJB2)。GJB2基因相关者共有267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9.3%。1~7表型主要和ARNSHL有关,多达50%的ARNSHL[4]岁听力障碍儿童为80万,每年新生聋儿超过3万。是由于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听力下降以高频遗传性耳聋可分

3、为2种:一种为综合征型耳聋为主累及全频的非进行性听力障碍为特征,且听力(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SHI);另一种为损失以重度和极重度为主。GJB2基因定位于人染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hearing色体13q1112,编码Cx26蛋白,属于β2型蛋白。impairment,NSHI),即不伴有其他症状的耳聋。它是钾离子循环通路的一部分,对于耳蜗正常渗透遗传性耳聋按遗传方式可分为4类:常染色体隐性压及听敏度的维持起着极其重要作用。遗传(autosomalrecessivedeafness,DFNB)、常染色GJB

4、2基因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基因,该基因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ntdeafness,的突变几乎覆盖整个编码区。GJB2基因型相关表DFNA)、X连锁遗传(xlinkeddeafness,DFN)和线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呈现高度的异质性。目前已粒体基因遗传(mitochondrialdeafmess,DFNM),常发现GJB2基因有111种突变方式,其中显性突变9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autosomal种,隐性突变92种,如33、35delG,33、35insG、recessivenonsyndromichearingloss,ARN

5、SHL)占167delT、233、235delC,299、300delAT等,未知突变NSHL的80%,其特点是除了听力下降外没有其他10种。在欧美的高加索人种中,25%~50%的[2]疾病特征。许多耳聋患者由于基因缺陷致病,或NSHI患者发生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35delG占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所有突变的58%~88%;北欧的犹太人种中增加而致病。因此,遗传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167delT为主要突变,占40%;在日本和韩国,[5]非常重要。目前,非综合征型耳聋已确定了135个235delC为GJB2基因的主要突变。在中国,儿童

6、基因座,41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被克隆。随着分语前聋的26%~33%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占常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耳聋基因方面的研究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的28%,其突变的主要方式为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我国对非综合233235delC,检出率为13.64%~21.5%。柯肖枚万方数据《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0年第2卷第3期·综述·39[6]等在中国人群中未发现35delG,而GJB2基因的基酸由异亮氨酸变成缬氨酸。423位异亮氨酸位于编码区233235delC纯和性突变是导致遗传性非综连接蛋白的第3个保守跨膜区,是缝隙连接孔壁形

7、[7][14]合征型耳聋的原因之一。王苹等对219例不同的成的关键部位。Uyguner等在一个土耳其耳聋患者筛查,结果显示中国人中GJB2基因DFNB家系发现GJB3基因667C>A,导致编码氨[18][15]233delC突变的发生率为21.5%。Hwa等发现基酸P223T改变。孙?等在31个DFNA家系台湾的324例语前NSHI患者发生GJB2基因双等中共检测到2种GJB3基因核苷酸序列改变形式[9]位基因突变结果为5.90%。戴朴等在一次全国(357C>T和250G>A),其中357C>T不改变氨性重症感音性耳聋的分子流行病调查中收集了全国基酸,为多态现

8、象;250G>A虽然引起V84I氨基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