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

ID:37515007

大小:18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_第1页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_第2页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_第3页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_第4页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感”现象的浅析与实践——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和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感,是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节奏感是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通道。本文将从常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节奏感问题教学入手,提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

2、学片断展开现象分析,并以人音版第三册极富节奏特色的《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从实践角度初探相应的教学对策。【作品分析】《调皮的小闹钟》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4/4拍,中庸的快板,回旋曲式,由一个主题和两个插部组成。主题旋律以级进为主,配合木鱼敲击规整的“XXXX”为固定节奏型,模仿钟摆平稳规则的走动声,在第2、4乐句句尾木鱼改变原本平均的四分音符,分别用“X0XXX0”和“0XXX0”切分节奏表现小闹钟的“调皮”与“摩登”;在第二插部中,又加入了“X--0”闹铃声和不规则的钟摆走动声,给乐曲增添了新鲜感和生活情境;而主题再现末尾处看似凌乱不规则的节奏、以

3、及生活化的拍打声,不仅使乐曲更风趣,同时也留给听众更广阔的故事幻想。纵观整曲,规则与不规则的钟摆节奏、打铃声这些生活情境的节奏模拟与对比运用,是构成整首乐曲幽默、风趣情绪的精髓。一、“节奏感”问题现象之缺乏恒拍稳定意识1、现象描述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一歌中,当教师安排学生边听歌曲边在休止处用XX的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表现自己幸福的心情时,学生的拍击速度总会比歌曲播放的速度快一点(而当学生用X.XX的节奏拍手时,却较准确),渐渐地,学生在歌唱学习中也出现速度偏快的问题,影响了歌曲学习的正确性。2、现象分析看似简单的XX节奏,为什么比复杂的X.XX节奏在拍击时更容易出现节奏

4、感问题呢?那是因为学生内心没有足够重视和关注音乐进行的稳定速度(既恒拍),从而出现所拍的节奏没有稳定的速度和鲜明的节奏感的现象。而X.XX的节奏中包含了一个十六分音符,它的出现反而引起学生对十六分音符的细分关注,从而会拍得较准确。节奏感的基础是恒拍意识,也就是准确稳定的掌握每拍的时值。是否具有稳定的节奏感,也是衡量一个人音乐感的重要标准。其实,人天生就有节奏感,因为无论说话、走路、劳动等,都需要按节奏进行,但普通人又缺乏精准又稳定的节奏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以常态自然的感觉在进行这些动作,内心对这些动作节奏的重视和关注度不高,所以缺乏节奏进行速度的恒定感,因此,提高学生节奏

5、感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的恒拍稳定意识。3、课例实践在《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中,如何帮助学生体验稳定的“xxxx”钟摆声,我们设计了以下渐进式的教学:步骤一:熟悉恒拍1)聆听乐曲A段主题,感受木鱼模仿闹钟走动的声响。出示闹钟,提问:这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2)有一位作曲家就是根据这些稳定的、有节奏的声音,写了一首有趣的音乐,让我们来听一听,看我们能否发现其中闹钟的滴答声?步骤二:体验恒拍让我们跟着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小闹钟行走的脚步吧!(引导学生用食指画圈的方式,模拟钟表走动的声响)步骤三:感知并表现恒拍1)你听小闹钟的脚步声不仅是轻巧的,而且是很有

6、规律的!你能跟着老师用动作来表现它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听音乐基础上做摆臂踏步动作,感知“XXXX”在音乐进行中稳定的速度感。2)老师在有一样乐器(双响筒)它也可以表现闹钟稳定的脚步声,谁愿意来试试?请学生上来敲打,其他学生可以用手演示。二、“节奏感”问题现象之缺乏节奏型的敏锐捕捉1、现象描述在《新疆舞曲》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找找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X.XXXXXXXXX),并跟着音乐拍一拍,学生能提炼出来拍击,但合在音乐中拍击时,总会出现进来不及时或拍错、拍乱等现象。2、现象分析歌曲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节奏型在音乐表现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歌曲中运用某些

7、节奏型,使人易于感受便于记忆,也有助于歌曲结构上的统一和音乐形象的确立,有些歌曲仅从节奏型就可以清楚的说明歌曲的类型,如重金属、朋克、布鲁斯等。节奏型的捕捉与记忆不能通过反复聆听直接模拟,它需要一个从熟悉、体验、对比感知直至理解的过程,才可以建立对节奏型的敏锐捕捉。在上例中,这个完整的节奏型其实包含了“X.XXX”与“XXXXXX”两个节奏组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两个节奏组合的出现顺序与位置都清楚并实践感知后,学生才可以理解并准确捕捉,而单纯的聆听,不足以让学生可以准确的找到各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