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24624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陶永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高二数学陶永军从今年二月份,漯河市高级中学举行了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呼之欲出。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又包括哪些要素?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我们不能不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还课堂之本来面目,具有高效的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益,这些都应是有效教学应该做到的。那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效的教学呢?这学期几堂数学课,给了我深深的思考。案例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过程: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种曲线的定义吗?(学生很快回答了这
2、两种曲线的第一定义)师:能把这两种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吗?生: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当0<e<1时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当e>1时的轨迹是双曲线。师:那么当e=1时又会是什么轨迹呢(学生议论纷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e=1时的轨迹——抛物线。接下来,教师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得出轨迹图形后,运用以前学过的求轨迹的方法,得出抛物线的方程,接着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小结,并强调注意的问题,布置作业。学生反馈记录(下午自习课):生A:(拿出作业本):老师,可不可以帮我补一补今天早上的上课内容?师:好呀!你先说说哪个部分不太清楚?生A:讲讲
3、这个作业题:平面内一动点P到直线2x+3y-5=0和到点M(1,1)的距离相等,则P点的轨迹为()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直线。为什么我选C,生B说不对。生B:她压根就没听课,一节课都在那发呆。生A:冤枉!我一直都在认真听讲,老师讲的内容,我都记得呢。师:你们两个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学习心得的嘛,比如说生B,你完全可以告诉生A为什么不能选C呀!生B:我刚才教了,但她说,她是按课本上讲的定义作的,为什么按定义作也会错呢?老师,其实我也觉得这个定义好象有点问题,为什么课本上的定义不说明点不能在直线上这一点呢,我也是记住了你说的注意点才知道是选D的,当她说要来问
4、的时候,我就想:再听一遍可能心里会踏实些,所以就跟着来了。案例2:课题:轨迹的探求教学过程:教师按平时的教学方法,非常顺利的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在提高部分讲了下面这个问题:已知D是定圆A上的点,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中点为E,当D在圆A上运动时,求点E的轨迹。我曾经认为这个问题是讲清楚了的,学生听得也明白。但第二天的作业,却同样的出了大问题,很多学生对如下的题目还是不会做。已知D是定圆A上的点,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A的交点为F,与CD的交点为E,当D在圆A上运动时,求点F的轨迹。生C: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师:
5、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会了吗?生B:我们都会了,但这个题我们三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的是双曲线,他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生D:我的是C点在圆内;生E的C点在圆外;生B的C点也在圆内;师:这就说明,这个题要对C点位置进行讨论;生E: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不丢情况呀;生B:那么今天上课的题目,当C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师:也要进行讨论分析呀。生D:可我们怎么样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讨论,什么情况下不要讨论呀?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他们感到最困惑的。这还是肯动脑子的学生,其他学生,
6、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又明白了多少呢?这几个小事件,使笔者对这样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产生了怀凝。(二)对以上案例的反思1、教材对抛物线的定义虽说没有强调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但从实例的引入中,从直观上还是指出了的,更何况,又作了强调,问题的出现,仅仅是学生记忆的错陷?或者是学生的一种简单的失误造成的吗?从教学实例中可发现:课题的引入仅仅是教者的一厢情愿,由于学生认知层次的差别,无法达成应有的学习效果。2、学生B显然是班上基础比较扎实的一位,牢记定义,并记住老师讲的要点,但B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并不“踏实”,还处于一种较肤浅的认识,对难度大一点的题,还是不
7、能较好的解决,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给出定义过于唐突,缺少实验、探讨所至。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新概念强制性地注入学生脑中,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因而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这个定义而未能内化这个新知识,无法达到有意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3、从学生B对定义理解的“不踏实”,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的知识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不是自己主动探索与建构的。4、从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直观发现动点变化的情况,更难以理解结论产生的原因,即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或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仅仅只能记住教师所讲的结论,没
8、有自己的探究和思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总之,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学存在着它的缺陷。多年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