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

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

ID:37336482

大小:8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2

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_第1页
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_第2页
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_第3页
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_第4页
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心理学期末重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总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指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医学模式: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感念,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和总体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征和意义: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但同样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病意义.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全面了解病人,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躯体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良好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1)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Freud,人格分层:本我

2、(id):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良心和自我理想)。其他,如荣格(内、外向性格)(2)心理生理学派:应激(stress):任何刺激。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心身相关性(psychosomaticrelationship)(3)行为学派:学习理论,人的各种行为包括适应行为和适应不良行为,都是学习得到的。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4)人本主义: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的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和向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5)认知学派: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BeckJ:认知治疗。(6)其他:整合学派,结合其它各流派观点。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具有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动力系统,其活动规律既蕴藏于人的意识经验中,又存在于无意识领域和表现于外显的行为。现代心理学的开端标志:1879年,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特性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而增高或降低)、感

4、觉对比(同一感受器由于不同刺激背景引起对比)。知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特征完整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不真实的知觉错觉(对知觉对象的失真或错误的感知)、幻觉(在没有相应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学习的主要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化、二级条件反射)、尝试与错误理论(刺激-反应联结理论、练习律-反应强度与情境刺激的联结次数成正比、效果律-满意反应则重复,烦恼反应则避免)、操作条件理论(斯金纳箱、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行为塑造、米勒-内

5、脏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示范作用-注意+保持+行动+强化)、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记忆:种类瞬时记忆(0.2-2s)、短时记忆(60s)、长时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遗忘的种类:逆向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阶段性遗忘、心因性遗忘。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心理发展:研究和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归纳和比较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共性和影响因素。主要理论有荣格(终生心理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论)、艾森克(阶段论)。一、儿童心理卫生:(一)乳儿期的心理卫生:充分保证乳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重视乳儿的情感需求;经常与乳儿进行交流;正确给予感官刺激和

6、功能训练;注意断奶的心身反应;避免和矫正常见的不良行为(二)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口头言语训练;运动技能训练;注意婴儿智力的开发;培养婴儿良好的习惯,矫正不良行为(进食的习惯、睡眠的习惯、卫生习惯、吮指甲)(三)幼儿期的心理卫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言语的进一步训练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儿童的社会化能;培养良好习惯,纠正不良行为;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四)儿童期心理卫生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工作;不要按大人的意图培养儿童;注意培养孩子各种认知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矫正童年期常见的不良行为。二、青少年与青春期心理卫生:顺利度过心理上的“断奶”

7、;自我意识的形成;性发育、性成熟带来的困扰。三、中年人的心理卫生:(一)社会责任与心理状态:社会责任感成为精神支柱、事业上执著追求与现实的差距、工作实绩与认可的矛盾、希望健康与忽视健康的矛盾;(二)生活变迁与心理反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家庭结构变化应对、与子女关系的处;(三)中年人的心理保健:量力而行、修身养性、陶养性情、放松调节。四、老年人的心理卫生:1.生理机能衰退体态的衰老2.疾病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3.社会家庭因素4.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需要、动机、挫折:需要:是个体对其生理和(或)心理不平衡的一种反映,表现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望。基本特点:

8、指向性、周期性、社会历史性、对象多样性、与个体发展阶段相关性、共性与个性、发展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