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

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

ID:37258156

大小:233.6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12

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_第1页
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_第2页
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_第3页
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_第4页
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读李普曼《公众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普曼其人W•李普曼(1889--1974年),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大学期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1911年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事业,曾做过12位美国总统的顾问,1958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的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新闻学及外交等多个领域,如《自由与新闻》《公众舆论》等大家说法“他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对这个国家和世界的事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总统自由勋章)自一战前的老罗斯福时代,一直到冷战时期的尼克松时代,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国内公共政策(社会地位)如果说有谁能体现“媒体是

2、第四权力”的说法,头一号便当推李普曼(《李普曼与美国总统们》)李普曼是一位致力于为美国民主社会“立心”的思想家或“公共哲学家”,他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教导他们在这个纷繁复杂而急速变动的世界上如何进行理性的、有效的思考,如何建立对公共生活的良好判断力。他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意领袖”。“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PublicOpinion》写作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宣传机器为了战争胜利在国内国际大造舆论的种种做法给李普曼思考的“虚拟环境”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虚假的、偏见的战争报道,以及战前战后参战和分赃中出现的一系列有悖于传统

3、道德约束的很多问题,被媒体和当局巧妙的遮蔽了。在整个媒体参与营造虚拟环境的过程中,普通公众在资源和信息匮乏的情况下表现出的认识事实真相的“无力”和精英阶层对于整个局势的控制,在这个历史阶段突出的表现了出来。本书从民主政治如何施行的角度对舆论问题进行探讨。外部的限制《公众舆论》内容图解Page21原因人为的审查制度社会交往受到的限制每天能够用以关注公共事务的时间比较贫乏由于不得不压缩成简短的消息而对事件造成的歪曲报道用琐细的语汇表现复杂世界面临的困难面对那些似乎威胁人们既定生活方式的真相时所产生的忧虑虚拟环境的产生想象见解思想内部因素想象偏见成见虚拟

4、环境反过来又支配着我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本身我们在这个环境中形成门户之见众说结晶成舆论国民意志、团队精神、社会目的的形成Page21Page22传统的民主政治舆论学说假定:人们的内心不可思议地存在着一种超出他们视线之外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主旨:他们从未认真正视虚拟环境的产生和存在舆论要想发出声音,并不是要由新闻界加以组织,而是利用新闻界加以组织(政治科学的任务)继续图解。。。。。。书中关于公众舆论的若干问题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舆论的起点应当是认识活动舞台、舞台形象和人对那个活动舞台上自行产生的形象所做的反应之间的三角关系;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

5、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虚拟环境即舆论。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在公众意见庞杂、非理性的情况下,作为领导者的人通过制造同意、制造模糊概念、寻找共同情感等一系列手段,将公众的情绪和意见整合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公众舆论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Let's交流交流从舆论的定义看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据德国女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曼研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舆论就至少已有60个定义。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

6、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三要素客体:问题的规定性主体:公众的规定性存在形式:意见的规定性那么公众舆论的客体、主体和存在形式又是什么呢?意见群体的意见是可以由少数所谓领袖通过象征煽动起来的“外部世界”“公共事务”“拟态环境”李普曼:“舆论面对的是一些迂回曲折、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令人困惑的事实,而且根本不可能一目了然”人的认识与真相之间的距离永远存在“非理性的个人”组成的群体李普曼:“我们在看到这个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

7、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数事物进行想象”人们不可能用一种未受成见污染的眼光打量世界,所以,不存在“有理性的个人”公众舆论的主体公众舆论的存在形式从舆论的定义看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公众舆论的客体拟态环境刻板印象议程设置新闻传播领域具有“范式”性质的重要术语“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所谓“拟态环境”并不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

8、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1968年,日本学者藤竹晓在李普曼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