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15134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9
《学术创新与学术良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创新与学术良知作者:蒙培元来自:世纪孔子一、 关于学术创新(一)基础训练学术研究是创造性的活动,不是制造复制品,但任何创造、创新都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这虽是一句老生常谈,但又是任何学术研究都不能不跨越的一道门砍,否则就进不了学术殿堂。有人说,学术创新需要天才。什么是天才?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现在可以说,天才由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相比较而言,先天因素占少一半,后天因素占多一半。只靠先天基因是决不会成为天才的。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发挥出来的潜力实际上是有限的。如何发挥潜力?靠学习和实践。对学术研究而言,这
2、就是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多方面的。有基础知识方面的,有方法、工具方面的;有主观条件,也有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现在争着报考名校,目的却并不相同。有的将名校当作“保险柜”,以为将来能找个好职业;有的将名校当作培养人才的摇篮,为的是真正成才。有句名言(梅贻琦):“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常言说,“名师出高徒。”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主观努力。过去有很多名家、大师,并不是出自名校,他们却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主要是靠个人努力,有的是自学成才的。我是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其
3、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扎扎实实地读,不能走捷径,无捷径可走。这是学术积累的根本方法,不搞学术研究则已,要搞学术研究就只有这一条路,浮躁不得。现在信息多了,手段也多了,有人就想走捷径,打开电脑,多种信息从四面八方拥来,要什么有什么。这能代替读书吗?不能!不仅没有那种气氛,也很难潜心思考。读书要读经典,读有学术价值的书。现在书店里有很多书是垃圾,如何挑选有价值的书?不能完全听从媒体上的,因为现在的媒体惯于炒做,制造所谓“名人效应”。如果完全听他们的,就会上当,大家都跟着浮躁。怎么办?要自己选择,自己鉴别。在目前这种浮躁之风越刮越凶的
4、情况下,要听取那些扎扎实实搞研究、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们的意见,最后还要自己用眼睛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读书读经典,开始可能有些困难,要硬着头皮读,渐渐进去了,就会有收获,也会产生兴趣。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学而至于喜好,由喜好而产生愉快、乐趣(最终成为志趣),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就“不知老之将至”了。(二)独立思考读书是基础却不等于学术研究。要进入研究,不仅要消化而且要进行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需要自由空间,需要学术自由的环境,还需要自由理性。庄子说:“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这就是一种自由的
5、学术环境。所谓“自由理性”,是说,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理性,但它又是自由的,不能框在某个框子里。既要以开放的心胸接收各种现有成果,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要“标新立异”。但不是为标新而标新,为立异而立异,而是为了求“真”求“是”。你所标的“新”,求的“异”,要有根据,有意义有价值。这个很难,但只要“用思”,就能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贵在“思”。不停地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学术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治学经验,就是不停地思考,一直到停止呼吸,一生都在思考。 (三)问题意识学术研究,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就是说,要善于发现
6、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做出自己的回答。这样才能创新,才能推进学术的发展。但是,要提出“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如果没有问题意识,整个研究就找不到进路,茫茫大海,向何处去?一旦找到问题,研究就有了目标,抓住了要害,就如同“庖丁解牛”(《庄子》),找到了关节要领,就知道如何下刀,“以无间入有间”,迎刃而解,所以他的刀用了19年,还同新的一样,而有的人则常常换新刀,仍不得要领。我们常常发现,有些问题,并不是真问题,而是假问题,这样进行研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同打仗,找了个假想敌(电子游戏),打了半天,什么也没有解决
7、。研究是要动真刀真枪的,向假想敌开火,岂不是浪费精力和子弹?所以说,提出一个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要比回答问题更困难,也更有意义。一个真问题,很可能存在于研究工作之后,而不是开始,因为只有当我们进行长期研究、思考之后,问题才会出现,也就是进入了问题。这就需要对研究的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同时要深入到自己的问题研究领域的更深层次,而不是在其表面上,才能作到。提出真正的问题研究工作就算完成了一大半,至于对问题的回答,很可能是试探性的,或选择性的。一个问题,常常有不同的回答方式,结论如何,则是次要的。一个问题提出了,回答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研究也
8、就更加深入了。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一旦提不出问题,就意味着研究的终止、停滞。二、 关于学术良知(一)学者有没有良知?何谓良知?这是一个非常尖锐而又现实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