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ID:36980757

大小:2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4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_第1页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_第2页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_第3页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_第4页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泼辣犀利、爱憎分明的语言特色。(重点)2.学习本文(驳论文)结构严谨、生动有力的论证过程。(难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难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

2、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

3、头脑。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力,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文体知识驳论文7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

4、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与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读准字音玄虚(xuán)诓骗(kuānɡ)省悟(xǐnɡ)脊梁(jǐ)慨叹(kǎi)诬蔑(miè)渺茫(miǎo)抹杀(mǒ)摧残(cuī)倘若(tǎnɡ)搽粉

5、(chá)前仆后继(pū)辨清字形诓(kuānɡ)诓骗蔑(miè)污蔑框(kuànɡ)门框篾(miè)竹篾慨(kǎi)慨叹赖(lài)依赖概(ɡài)气概獭(tǎ)水獭理解词语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情绪。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空而不切实;靠不住;不可信。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省悟:觉醒明白。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困苦。家谱:家庭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前仆后继

6、: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着上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诓骗:说谎话骗人。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7新课导入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向中国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有人到处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当人们在此悲观论调泛滥并日益消沉、失望之际,鲁迅站在最前列,针锋相对地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7、,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新课展开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根据什么得出的?错误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论据是什么?正面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作者论据:中国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今有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斗士。3.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

8、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作出结论逐层推进,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摆出对方论点和论据。第二部分:(3~5)直接反驳论证:失掉自信力的是反动统治者,并发展着“自欺力”。(归谬)第三部分:(6~8)间接驳斥:大力歌颂历史和现实中的“脊梁”——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