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

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

ID:36906520

大小:1.10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高二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三1—6单元。第Ⅰ卷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外儒内法的结果B.封建法治的完备C.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D.儒家执政理念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贵和尚中”指的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指的是处理好

2、今天的争端来防止以后的争端,结合所学,儒家讲究“仁政”和中庸,题干中的法律文典体现的正是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D项正确;外儒内法是董仲舒将法家专制原则糅合到儒家思想中,不符题意,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文典中,并不能体现法治完备,B项错误;官员追求“无讼”的执政境界是受儒家理念影响,C项不符题意,错误。2.“(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答案】B【解析】-18-【详解】由“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可知,该学派反对以仁义治国,同时认

3、为时代变了治国理念也要变化,这体现法家的变革观,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政,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均不符题意,A项、C项、D项均错误。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

4、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正确答案为C项。“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说法错误。【要点解密】汉代“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1.形成过程(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

5、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2)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3)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汉武帝一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18-2.发展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3.影响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中

6、国仍有借鉴作用。4.西汉前、中期两个截然相对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A.诸侯势力的削弱B.察举制度的实行C.“独尊儒术”的提出D.“统制经济”的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此时的儒家思想是被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等思想改造过的,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所以会出现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合流形成士大夫的现象,C项正确;诸侯地方势力的削弱与形成士大夫阶层无关,A项错误;察举制度是地方根据德才向中央举荐官员

7、的制度,与儒生和“文法吏”合流无关,B项错误;“统制经济”并非西汉制度,不符题意,D项错误。5.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董仲舒认为上天生百姓的本性有善的本质,却没有成为善,于是确立一名天子而使他善,故选D。B项与材料表述意思相反,故排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废止除儒家以外的

8、诸子百家的思想,独尊儒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