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ID:36900017

大小:1.15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10

上传者:U-145848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横山桥高中同行交流徐淮源 团队发展乔哈里相识模型或乔哈里窗2盲区3隐藏区4未知区我知我不知你知你不知未变化的1234更加开放更加开放1234知识共享123424正在公开自我正在倾听与回应1234<<<<1开放区<<<<13(Josephluft&HavryIngham,1984) 教与学在课堂中的统一教学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经验焦点:老师如何教?学习理论学习过程的理解理论模型焦点:学生如何学?课堂 提高学生的悟性是教学的根本①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达到熟练的程度需要也正常.但“熟能生巧”多指操作而言,熟练只能培养解决已知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解决新问题能力。培养解决新问题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感悟。②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地读点书,独立地做题,独立地研究所做的题,学会自己思考和感悟。③“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只能引导,领悟必须也只能靠学生自己。 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大支柱:技能、知识、态度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成为金字塔顶,是教师资格认证和培养向度的核心成分。教师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L.舒尔曼的概括Veal和Makinster的金字塔模型 PCK的核心成分如何做学情调查,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认识方式与差异呈现方式多样化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对呈现效果的检测与反馈如何将特定的知识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哪些知识学生易解,教师可以少讲、不讲或让学生自学?哪些问题是学生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学生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如何辨析和纠正?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过程中容易误解和混淆的问题某一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位知识与下位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所学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知识间的联系学科本身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精神和态度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学科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知识指标PCK的成分 数学教师的学科基本功1.如何备好一堂课。2.如何上好一堂课。3.作业批改技巧。4.学困生的转化。5.如何命题。6.试卷分析方法。7.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8.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预设与实施教学研究与改进 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学生情况教学目标和训练目标的阐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技能训练的设计练习的实施教学方案与技能运用的评价与修改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以函数为例 中学数学研究函数的什么性质?在高中阶段主要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单调性是在高中阶段讨论函数“变化”的一个最基本的性质。 函数概念单调性比较函数值大小模型一、二、反指、对、幂、三角函数分段复合变化形状导数及其应用量词模式推理与论证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用运算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第二种方法,用导数的性质研究单调性。 1.已知:函数y=2x3-6x2+7.求证:这个函数在区间(0,2)上是单调递减的.(1)任取x10,且Δ≥0;三次函数f(x)在R上是减函数a<0,且Δ≤0.结论2 解由题,得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为x=1的抛物线,变式一求实数a取值范围.已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oxf'(x)1-1在上恒成立. 变式二递增,求实数a取值范围.已知函数在上均解由题意,得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上且过(0,-1)的抛物线,o1x-1-1f'(x) 你能探究三次函数极值点个数、单调性吗? oxf'(x)x1x2探究三次函数在R上的单调性与极值点个数.若a>0,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a>0a<0Δ>0Δ≤0Δ>0Δ≤0极值点个数单调性2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2在R上是增函数0在R上是减函数0,三次函数结论3 思考题已知函数f(x)=(x-a)(x-b)(x-c).1.若a=1,b=-1,求证:函数f(x)在R上有二个不同的极值点;oxcx1bax2f'(x)2.若a>b>c,且f(x)有两个极值点x1、x2(x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