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厘米的认识》微课程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厘米的认识》微课程设计方案作者信息姓名吴飞单位名称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所教学科数学所教学段第一学段电子邮件422790856@qq.com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厘米的认识选题意图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内容来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适用对象二年级数学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
2、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用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规范操作,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知识类型√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其他制作方式(可多选)□拍摄√录屏□动画□其他微课时间(6分钟)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设计意图(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做《衣服为什么做小了?》。播放故事以故事引入,并给学生留下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创设了具体情景。设计亮点:根
3、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以下教法。教法:情境设疑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1、创设情景,教学初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学具20厘米长的直尺、小棒、课件等
4、,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整个教学环节分四步进行的。第一步:认识刻度尺。第二步:认识1厘米。第三步:运用知识迁移,认识几厘米。《厘米的认识》脚本内容 你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做《衣服为什么做小了?》。 一天,阿福来到一家裁缝店做衣服,于是师傅开始测量阿福的身长,结果是3拃,袖长2拃……刚巧师傅有事要出门,于是让徒弟做。徒弟非常高兴,用自己的手测量出了1拃2拃3拃,来做新衣。阿福穿上新衣,一脸的不高兴,“太小了!”。师傅用手量了量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
5、吗?是的,因为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手不一样长,同样是3拃,量出的长度却是不一样的。 看来,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一个统计的标准,它就是长度单位。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标有统一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尺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厘米。厘米就藏在不朋友的尺子上。请你拿起尺子,看一看。瞧,这样的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是“cm”。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交个朋友,你觉得1厘米这个长度怎么样?是的,1厘米很短,所以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是的,在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竖线,这
6、是尺子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的很均匀。 尺子上还有一些数,0、1、2、3、4……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就是0刻度线。 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是的,小朋友的食指大约宽1厘米,小色子的宽大约1厘米,图钉大约长1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2厘米的长度吗?2厘米有几个1厘米?拿出你的直尺说一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2厘米?3厘米呢?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的,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你能从
7、尺上找一找,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7厘米吗? 是的,从刻度1到刻度8,从刻度3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也是7厘米。 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自己找一找。非常好,从刻度3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是4厘米。通过上面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是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的故事,你能帮裁缝店的师傅和徒弟想个好办法吗?是的,建议他们用尺子量阿福的身长。瞧,师傅拿了一把尺子量出了阿福的身长,身长是多少?是的,是42厘米,这样徒弟再作衣服就不会做小了。你真聪明。 谢谢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