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57074
大小:61.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50例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50例治疗体会摘 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0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患者诊治、预后等各项临床资料,亦总结临床诊疗经验。结果本组50例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2.0%(41/50)、总痊愈率为100.0%(50/50);术后并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经及时处理均未影响治疗,其余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予以正确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预后。关键词: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诊断;治
2、疗;体会 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是外科常见较重急腹症,病情重、病情复杂,且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如不能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可严重危及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1]。该病尤好发于老年人,而且老年患者常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2]。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患者日益增多,正确、合理的处理措施已是临床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年0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患者诊治、预后等各项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探讨该病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4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
3、0例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患者均为我院2004年0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所收治、确诊病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8±6.1)岁;病程自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5h~5d;其中胃十二指肠穿孔19例、老年子宫穿孔1例、阑尾穿孔30例;以上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确诊。1.2临床表现以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腹痛、腹胀,部分患者伴发热、呕吐及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体检时呈全腹或局部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减弱,但均无典型板状腹体征。1.3辅助检查以上50例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患者均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37例显示膈下有游离气体,余13例未显示膈下游离
4、气体者行X线胸腹透视,9例发现游离气体,另4例行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或含胆汁样混浊液而明确诊断。1.4治疗方法50例患者均在急诊,硬腰联合或全麻下予以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胃修补术6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13例、阑尾切除术31例、子宫全切术1例;手术结束除阑尾穿孔外均以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并以稀释碘伏溶液、甲硝唑冲洗腹腔,并于肝下、盆腔留置引流管。2结果 第一次手术成功41例、第二次手术成功9例,共50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经及时处理均未影响治疗,其余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出现。3讨论43.1临床特点感染性
5、空腔脏器穿孔是属于急腹症中较重的一类病种,其具有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较大。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患者感染原因、感染部位及范围、程度和就诊时间等。长期临床研究表明[3],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好发于老年人,老年患者又因脏器功能衰退、腹壁肌肉萎缩松弛、机体反应迟钝、痛觉敏感度降低等原因,导致其临床症状不明显,造成漏诊、误诊而耽误治疗。因此,一旦接触具有急腹症的患者,应及早予以诊断、治疗,并加强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诊断。3.2临床诊断①应认真询问患者既往病史、感染原因、感染部位及感染后就
6、诊时间等资料,为诊断提供直接依据;②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尤其腹部检查要反复进行比较,并予以必要的辅助检查,如摄立位腹部平片、腹部彩超、腹腔穿刺、阴道后穹窿穿刺等;③对出现腹泻伴里急后重感患者,应考虑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并采取相应诊断方法以确诊,切不可简单地考虑为急性胃肠炎而延误诊治。3.3临床治疗结合患者伤情,予以及时、正确的治疗是保证空腔脏器穿孔患者良好预后与康复的关键之处。因此,我们对该病患者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高度怀疑有感染性空腔脏器穿孔者,应及时予以手术探查,以确诊;②手术探查是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前提,因此要保证探查细心、耐心、全面、彻底;③结
7、合患者全身情况、穿孔部位、穿孔数目、程度以及感染时间等,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④4一旦确诊,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应及早予以手术,避免犹豫不决、延误手术,造成不良后果;⑤术中冲洗腹腔要彻底,并注意要用温盐水冲洗,以避免凉盐水给患者产生不良刺激,而影响手术治疗机疗效;⑥应积极处理患者合并症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防治继发性肺部感染和预防血栓的形成[4];⑦注重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以保障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康复[5]。参考文献[1]黄美泰,韩景龙,曾俊杰.腹腔感染的早期实验诊断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4(2):158-16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