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ID:36708141

大小:61.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_第1页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_第2页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_第3页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_第4页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在可比条件下进行,于埋线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埋线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简便易行,只需操作一次,节约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关键词】埋线;电针;呃逆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clinicalefficacyofpointcatgutembeddingfortreatingintractablehiccup.Methods:patientswithintracatabl

2、ehiiccupwererandomlyallocatedtotreatment(catgutembedding)andcontrol(acupuncture)groupsunderacomparablecondition.Theclinicaleffectwasevaluatedoneweekaftercatgutembeding.Results:Thecurerateandthetotalefficacyratewerehigherinthetreatmentgroup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Pointcatg

3、utembeddinghasasatisfactorycurativeeffectonintractablehiccup.Itiseasytoperformandneedstobeperformedonlyonce,whichcancutdownthepatients'visittime.KeywordsCatgutembedding;Acupuncture;Hiccup5呃逆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呃逆持续发生超过48h或对口服、肌肉注射镇静、解痉药物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的进食、休息和康复,也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是临床医学研究的一大难题。我科在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方面

4、做了大胆的探索,采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60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食道癌术后19例,肝癌术后5例,肝胆管术后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5例,肺癌术后7例。病程最短3d,最长2个月。全组患者既往均无顽固性呃逆病史,此次均经口服、肌肉注射镇静、解痉药物等常规治疗不能缓解。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5  对照组取双侧足三里、内关和中脘穴,采用电针中等刺激手法,接G6

5、805型电针仪,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1周为一疗程。埋线组采用双侧内关、膈俞、足三里穴,用0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长1cm的线段若干,浸泡在75%的酒精内备用。在无菌条件下,将羊肠线从针尖入口处穿入8号注射针头,将0.38mm×50mm长针灸针剪去针尖,从注射针的针尾插入针芯。消毒穴位处皮肤,将注射针刺入穴位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轻推针灸针,同时退出注射针,将肠线埋入穴位内,局部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1次/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评定呃逆的疗效,治愈:呃逆停止;好转:呃逆减轻或持续时间

6、缩短或间隔时间延长;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疗效观察  两组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示埋线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一个疗程后疗效比较(略)  3讨论5中医认为,呃逆为胃气上冲动膈而成,属多种病因致使膈间之气升降不利。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膈神经冲动所致的动作,其反射中枢位于第3、4颈髓,受延髓呼吸中枢控制。膈神经是支配膈肌运动的唯一运动神经。膈神经受刺激时,膈肌出现痉挛性收缩,产生呃逆[2]。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植于人体穴位内,利用它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埋线可获得长久刺激,即长效针刺样效应,埋线的全过程等于多种(速效、长效、异性蛋白)

7、刺激方法的结合并同时发挥作用,被认为是使穴位受到长时间良性刺激的理想方法之一[3]。中脘为胃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经所入,为“合”,合治内腑,有健脾和中,止呕降逆,调和气血之功效;膈俞穴基于与本脏腑相应的针灸理论而选用。三穴配伍,加上羊肠线的长效刺激,共同发挥了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之功效。通过观察,穴位埋线能更快地控制呃逆,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配穴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治疗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