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 (2)

丰碑教学设计 (2)

ID:36666881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丰碑教学设计 (2)_第1页
丰碑教学设计 (2)_第2页
丰碑教学设计 (2)_第3页
丰碑教学设计 (2)_第4页
资源描述:

《丰碑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丰碑》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等生字,能用“晶莹”、“覆盖”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感受他的献身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在云中山上,有那么一支迎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田地里,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内容?生:看到题目,我就

2、想到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句句读通,把你喜欢的词句用符号标出来。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后评品,同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我。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时的天气情况十分恶劣,给红军队伍行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把自己的马让给了重伤员。⑵、请同学们认真品读第3到最后自然段,是课文中的重点部分,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然后说出将军感情上变化的过程(吃惊—内疚—感动—崇敬),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⑶、要在具体

3、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如“镇定”、“安详”,在第7自然段中要认识并列的句型特点。 ⑷、换词练习,在第8、9自然段中描写将军动作的词语:抽动着,抖动着,吼道。 ⑸、末尾一句作者运用了比喻句,说出它的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⑹、读到这里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个军需处长怎么可能被冻死呢?再次朗读这一段。三、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1、配乐范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2)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自主选读。你觉得这个动人故事中,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站起来深情读一读。 3

4、、学习第七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2)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3)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4、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2)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3)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5、学习第12自然段。(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

5、到的?(2)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6、学习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理解后,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7、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什么句?改成陈述句,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句话与开头哪些句子相呼应?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一个军礼,这不是一具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

6、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向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全体起立!敬礼!板书设计丰碑冻僵军需处长十分镇定无私忘我十分安详                   化为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