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再论施琅与清初开放海禁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二○○二年第四期再论施琅与清初开放海禁X12连心豪谢广生(1.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2.赣南师范学院政史系,江西赣州341000)[内容提要]施琅统一台湾,为复界开海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先决前提条件。因此,施琅是清初开放海禁的第一功臣。施琅在清初开放海禁决策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政局的稳定是清初开放海禁决策时压倒一切、必须首先考虑的。施琅确实是主张开放海禁的,但是态度十分谨慎,他对商舶出洋互市采取了比较严厉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一时有碍于台湾
2、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却有利于台湾与东南沿海局势的长期稳定和开放。[关键词]施琅;清初;开放;海禁[中图分类号]K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422X(2002)0420049206清初统一台湾,除了军事上、政治上的统①则是消极的,实践也证明是错误的。”一,也有一个台湾与祖国大陆经济统一的过程。笔者曾经撰文认为,由于清初实行禁海迁对施琅在军事上、政治上统一台湾的丰功伟绩,界是针对明郑反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与学术界已经给予充分的肯定,看法比较一致
3、。清郑之间军事局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复界但在施琅促进台湾统一之后与祖国大陆的联开海深受清郑间军事局势发展变化的影响,只系,以及恢复发展东南沿海包括台湾的经济方要郑氏政权继续存在,作为清郑对峙前线的江面,则颇有微词。这关系到对施琅的评价问题,浙闽粤尤其是福建,即无实现复界开海之日。因此,有必要略作论述,以正视听,还历史本来康熙帝也深知禁海迁界使“滨海居民,海盐、蚕面目。织、耕获之利,咸失其业”的危害,以及复界开海对施琅的批评概括有二:一曰限制出海贸贸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易,二曰
4、限制人民渡台。兹就施琅对开放海禁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出海贸易,⋯⋯的态度申论之。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的好处。但康熙帝从清郑一军事斗争的大局出发,始终下不了复界开海的决心,仍坚持“虽然如此,海禁亦未便遽开。”对论者多诟施琅严格限制出海贸易、禁止内复界开海互市贸易之请,不是斥之地方官员“各地人民携眷渡台及“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图自利”“、此皆汛地武弁及地方官图利之意耳。台”。“随着台湾的安定,祖国的统一,清政府解着不准行。”就是说“,海寇未靖,舡
5、只不宜出除迁界,取消海禁,带来海外贸易的迅速恢复与洋。”“海寇未经剿除,荷兰国不时互市,实有未发展。这是施琅又一功绩。但他在《海疆底定便。”一直迁延不决。而台湾甫平,康熙帝即谕疏》中提出严格控制海外贸易、限制中小商人出令“,今台湾降附,海贼荡平,该省近海地方应行洋等建议,则是不利海外贸易的发展的。”“严禁事件自当酌量陆续施行。”“前因海寇未靖,故令渡台者携带家眷,不许惠州、潮州之人入台等,迁界,今若展界,⋯⋯尔衙门所贮本章关系海岛X[收稿日期]2002207225·49·©1994-2009Ch
6、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事宜者甚多,此等事不可稽迟。⋯⋯着详阅确以施琅为代表的闽粤地方官员对东南沿海展界议,勿误来春耕种之期。⋯⋯速行酌议来奏。”复业后尚禁商舶出洋互市“屡以为言”,即一再促使康熙帝对开放海禁态度发生这一根本转变对此表示不满、不赞同,并请开海禁。魏源《圣的决定性因素,显然是台湾的平定。而正是施武记》也有类似的记载“:台湾已服,尚禁商舶出琅力排众
7、议,坚决主张进击澎台,并胜利进军台洋互市,则施琅、蓝鼎元等屡议而开之。”引者断湾,郑氏纳土归附,为复界开海创造了必不可少章取义,曲解了引文的原意,强加给施琅一条莫的先决前提条件。因此,施琅是清初开放海禁须有的罪名。②的第一功臣。高崇明则说,施琅在《海疆底定疏》中建议⑧施琅平台后,清廷随即取消海禁。康熙二康熙帝“重申海禁”。吴幼雄先生进一步认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九卿、詹事、科道遵旨会为,施琅在《论开海禁疏》中提出必须“画定互察议“:今海外平定,台湾、澎湖设立官兵驻扎,直良规,以杜泛逸海外”,否则“
8、,祸患无日”,在清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初开放海禁问题上“犯有严重失误”“,施琅这些③处分之例,应尽行停止。”彭云鹤先生认为这反对开海禁之主张,则是违背当时历史潮流,压是施琅“恳请朝廷开禁、复界”,朝廷“纳施琅议”制海上贸易的发展,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④⑤的结果。“但开禁一事,当时阻力不小。”如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自觉地重蹈清初的海禁⑨陈希育就认为,施琅是不赞同开放海禁的。根之失误。”据是,康熙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康熙帝与前往《圣武记》为后世之作《,国朝柔远记》成书⑥闽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