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

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

ID:36613900

大小:258.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3

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_第1页
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_第2页
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_第3页
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_第4页
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训诂和语义分析白兆麟安徽大学中文系中国安徽合肥230039shibing1216@263.net摘要传统训诂文字简明,方法方式多样,值得继承和发扬,但不能深入到词义的微观层次,因此需要吸收现代语义学的理论和义素分析的方法。不过,传统训诂里也隐含着零散的义素分析的成分,同样需要现代语义学的理论去观照,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见解与材料。同时,运用义素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解释传统训诂学有关词义的引申和词的分化及转化,可以使概念更加明确,界限更加清晰。关键词传统训诂义素分析词义引申分化转化拙著《简明训诂学》(1995)曾经指出,文献解释和词义引申,是传统训诂学的两个主

2、要内容,二者都要涉及语义分析。本文就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义学的相互结合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一传统训诂学对字词意义的解释,不仅文字简明扼要,而且方法多种,方式多样,如有所谓形训、音训、比况、界说等。这些在解读典籍和辞书编撰上都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但是无庸讳言,一般说来它未能深入到词义的微观层次,难以使人全面掌握语义的系统。譬如在训诂文献里,经常出现以下字词的解释:《论语集解·序》:“论,理也。”《广雅·释诂》:“理,道也。”《广雅·释诂》:“类,法也。”《尔雅·释诂》:“则,法也。”《尔雅·释诂》:“律,法也。”《尔雅·释诂》:“刑,法也。”《荀子·

3、大略》注:“方,法也。”《说文解字》:“式,法也。”《说文解字》:“规,有法度也。”《说文解字》:“法,刑也。”以上解释只能表明,“理、法”等10个字词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但是,如果要运用传统训诂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辨析其中相同或相异之所在,就显得有些薄弱。清代乾嘉诸老在这方面虽然也作了些辨析,但毕竟零星单薄。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语义学有关义素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便引进到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训诂学和词汇学的语义分析走上了比较科学的轨道。“义素分析”又称“语义成分分析”,是语义分析的一种方法。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奠基人布龙菲尔德在其《语言论》里

4、提出来的。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也提出过“义素分析法”的设想,主张把语音学中音素分析的原则扩大到语法和语义中去。他们深入词的内部,把词义分成若干个元素(成分),然后分析一个一个词的元素构成情况,以便达到认识、比较、辨别词义的目的。《语言学动态》1978年(4)发表周绍珩的《欧美语义学的某些理论与研究方法》一文,详细介绍了义素分析法。此后,有些现代汉语词汇学家和汉语史训诂学家便把这种理论与方法分别运用于今古汉语的语义分析。从语法角度来看,词的构成单位是语素;从语义角度来看,词义的构成单位是语素义。如果对词义进行隐含状态的纵向切分,词义可分为词义、义位、义素三级。

5、所谓义素,是对词义或义位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更小的语义单位,它是由语义的“区别性特征”构成的。义素分析,就是把词义或义位(义项)分解为若干个语义元素。不同的词,彼此意义之间的近或远是由相同义素的多寡来决定的。譬如把由上述10个字词构成的合成词分解出下列七个义素,再去考察它们的远近异同,即可得出下列图表(+号表示该词有此义素):普遍性经常性不可违反则违反则违反则起同时具有违反失败失自由破坏作用灵活性理论+++方法+++公式++++定律++++法律++++法规++++规章++++规则+++原则++++道理+++方式+++办法++以上表格所标之+号,揭示了相关语词的区别

6、性特征。由此可见,对词的理性意义的辨析和解释的准确性来说,义素分析法确实有其作用。显然,义素不是语义的现实单位,而是隐含在词义或义位之中的。运用义素的概念可以使语义显示出结构性,便于进行描写。利用常用义素,还可以组合大量的词义。譬如一些常用动词,其词义可分析为:予==[+使(人)+具有]取==[+使(己)+具有]得==[+开始+具有]失==[+停止+具有]义素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虽然来自西方的现代语义学,但是,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学者和训诂家在解释词义及其本源和关联时,往往包含义素分析的某种观念和成分,如果用义素的理论去观照他们的训释尤其是再度注释,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

7、着某些深刻的见解。例如:《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据此,其义素可离析为:鳏==[+人+男+成年+未婚]寡==[+人+女+成年+未婚]孤==[+人+幼年+无父母]独==[+人+老年+无子女]再如前面所提到的“法、刑、则、律”等,传统训诂也有比较准确的辨析:《说文解字》:“法,刑也。”段注:“刑者,罚罪也。引申为凡模范之称。木部曰‘模者法也’。竹部曰‘范者法也’。土部曰‘型者铸器之法也’。”又:“律,均布也。”段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又:“则,等画物也。”段注:“等画物者,定其

8、差等而各为界画也。”又:“规,规矩,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