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理学模拟试卷和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 1.主张学生的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A)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2.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内容,这属于(D)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3.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A)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4.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B)A.授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动
2、作技能学习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A.5±2组块B.7±2组块C.5±2D.7±26.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B)A.流畅性B.独特性C.综合性D.多维性7.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D)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8.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A) A.80 B.90C.100 D.125 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
3、易发现,这是由于(D)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10.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直接性和概括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11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12.下列智力测验中,哪一个是团体智力测验?(C)A.比纳一西蒙量表B.韦克斯勒量表C.瑞文标准智力测验D.斯坦福一比纳量表13.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用(A )理论来加以说明。A.耶克斯一多德森律B.动机强化说C.动机需要论D.归因理论
4、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即(C)和回避失败的倾向。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追求名誉的倾向15.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B)。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二.名词解释 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17.关键期:关
5、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18.从众:指个人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一致,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迫于群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认同。19.创造力: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三.简答题 20.简述实验法的主要内容 答: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得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得影响。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21.简述奥苏
6、泊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答: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22.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原理答: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
7、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2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答:无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四.论述题 24.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1
8、)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