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1讲

专题一第1讲

ID:36531407

大小:54.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专题一第1讲_第1页
专题一第1讲_第2页
专题一第1讲_第3页
专题一第1讲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1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三二轮复习教案第1课时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学目标】1.不等式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为背景考查集合的运算.2.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或命题的否定,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自主梳理】1.集合的概念、关系(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根据互异性进行检验.(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B,B⊆C⇒A⊆C,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数为2n-2.2.集合的基本运算(1)交集:A∩B={x

2、x∈A,且x∈B}.(2)并集:A∪B={x

3、x∈A,或x∈B}.

4、(3)补集:∁UA={x

5、x∈U,且x∉A}.重要结论:A∩B=A⇔A⊆B;A∪B=A⇔B⊆A.3.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的,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理.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q互为充要条件.5.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綈p和p为真假对立的命题.(2)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x∈M

6、,p(x)”的否定为“∃x0∈M,綈p(x0)”;“∃x0∈M,p(x0)”的否定为“∀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三二轮复习教案x∈M,綈p(x)”.【课堂活动】热点一 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例1(1)(2014·四川)已知集合A={x

7、x2-x-2≤0},集合B为整数集,则A∩B等于(  )A.{-1,0,1,2}B.{-2,-1,0,1}C.{0,1}D.{-1,0}(2)(2013·广东)设整数n≥4,集合X={1,2,3,…,n},令集合S={(x,y,z)

8、x,y,z∈X,且三条件x

9、中,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y,z,w)∈S,(x,y,w)∉SB.(y,z,w)∈S,(x,y,w)∈SC.(y,z,w)∉S,(x,y,w)∈SD.(y,z,w)∉S,(x,y,w)∉S (1)已知集合M={1,2,3},N={x∈Z

10、1

11、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1B.3C.5D.9热点二 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例2 (1)(2014·天津)设a,b∈R,则“a>b”是“a

12、a

13、>b

14、b

15、

16、”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2)(2014·江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a,b,c∈R,则“ax2+bx+c≥0”的充分条件是“b2-4ac≤0”B.若a,b,c∈R,则“ab2≥cb2”的充要条件是“a>c”C.命题“对任意x∈R,有x2≥0”的否定是“存在x∈R,有x2≥0”D.l是一条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l⊥α,l⊥β,则α∥β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三二轮复习教案热点三 逻辑联结词、量词例3 (1)已知命题p:∃x∈R,x-2>lgx,命题q:∀x∈R,sinx

17、命题p∨q是假命题B.命题p∧q是真命题C.命题p∧(綈q)是真命题D.命题p∨(綈q)是假命题(2)(2013·四川)设x∈Z,集合A是奇数集,集合B是偶数集.若命题p:∀x∈A,2x∈B,则(  )A.綈p:∀x∈A,2x∈BB.綈p:∀x∉A,2x∉BC.綈p:∃x∉A,2x∈BD.綈p:∃x∈A,2x∉B (1)已知命题p:在△ABC中,“C>B”是“sinC>sin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q:“a>b”是“ac2>bc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p真q假B.p假q真C.“p∧q”为假D.“p∧q”为真(2)已知命题p:“∀x∈[

18、1,2],x2-a≥0”,命题q:“∃x0∈R,+2ax0+2-a=0”.若命题“(綈p)∧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2或a=1B.a≤2或1≤a≤2C.a>1D.-2≤a≤11.解答有关集合问题,首先正确理解集合的意义,准确地化简集合是关键;其次关注元素的互异性,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等问题,关于不等式的解集、抽象集合问题,要借助数轴和Venn图加以解决.2.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一是结合充要条件的定义;二是根据充要条件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命题对应的元素用集合表示出来,根据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在以否定形式给出的充要条件判断中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