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99275
大小:508.50 KB
页数:99页
时间:2019-05-07
《[医学]中医内科学_刘刚_第22章痢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痢疾Dysentery温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刘刚【目的要求】1.了解痢疾的概念、传染性和流行情况。2.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3.熟悉痢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要点。4.掌握痢疾的各证型之辨证论治和疫毒痢的救治措施。5.了解痢疾的预防和转归。【概念】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痢疾,古代有称之为“肠澼”、“滞下”等,含有肠腑“闭滞不利”的意思。【医论】《内经》称本病为“肠澼”,对其病因、症状、预后等
2、方面有原则性的论述,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两个致病的重要环节,并从症状、脉象表现判断痢疾的预后。《伤寒论》、《金匮要略》对痢疾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如赤白痢、赤痢、血痢、脓血痢、冷痢、热痢、休息痢等。《备急千金要方》称本病为“滞下”。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一直沿用至今。《丹溪心法》进一步阐明痢疾的流行性、传染性,“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并论述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范围】西医学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以及溃
3、疡性结肠炎、某些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等。革蓝氏阴性细菌革蓝氏阴性细菌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及流行病学:病原体为痢疾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急性期患者排菌量大,容易传染。慢性患者易被漏诊,为流行期间重要传染源。慢性病人及带菌者,排菌量不多,但排菌时间长,故对本病传播起重要作用。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痢疾杆
4、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借带菌的食物、饮水等经口而感染。特别是污染粪便的脏手与苍蝇对病菌的传递起着一定的作用,人群有普遍的易感性,儿童感染菌痢的机会较成人为多,故发病率也较高。现代医学病理:毒素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高热、脑水肿等症状;毒素经肠粘膜排出,引起结肠过敏和粘膜损害,有利于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结肠粘膜弥漫性炎症,排出脓血粘液样便。毒素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以致阵发性肠蠕动增强和痉挛而产生腹痛、腹泻;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扩约肌而产
5、生便意,出现里急后重。病变主要在大肠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显著。急性期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粘液及纤维蛋白渗出,形成假膜,继而粘膜坏死脱落,形成弥漫性浅表溃疡和小出血点。慢性期主要为粘膜溃疡扩大,边缘上皮细胞增生及粘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致使肠壁增厚。中毒型菌痢的肠道病理改变轻微,而以大脑、脑干和其他脏器弥漫性充血、水肿为显著。中毒型痢疾发病原理一般认为与细菌的型别和数量无明显关系,主要是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以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和继发酸中毒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惊厥
6、、昏迷、呼吸衰竭和休克。【证候特征】痢疾为外感传染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等为主要证候。一般起病较急,以发热伴有呕吐而开始,继而腹痛,呈阵发性,腹泻大便次数每日的10-20次,粪便性状呈赤白粘冻样、脓血状,里急后重感显著。流行特征常为同一地区多人发病也有呈散在发病者。其特征以湿热疫毒壅滞肠腑症状最为突出。临床症状由于人体正气强弱不一,故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急慢轻重差异亦较大。轻者不发热,腹痛不著,里急后重不明显,大便次数每日在10次以下,或被误诊为泄泻。重者常在泻痢未出现之前
7、,即有高热、神疲、面青、肢冷以致昏迷惊厥,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病程还有的呈慢性迁延状态,病程在2月以上,或至数年,反复不愈。【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感时邪疫毒2.饮食不节1.外感时邪疫毒这是痢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一是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痢疾多发于夏秋之交,湿热疫毒之邪内侵人体,蕴于肠腑发病骤急,形成疫毒痢,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疫毒者,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1.外感时邪疫毒这是痢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二是感受时行之邪。痢疾时行之邪,酿生湿热,湿热郁蒸,肠胃气机阻滞,发生湿热痢疾。其三是因热贪凉,
8、感受寒湿之邪。寒湿伤及肠胃,气血壅滞,发为寒湿痢。2.饮食不节一是指平素饮食过于肥甘厚味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肠胃;二是因食用不清洁的食物,疫邪病毒从口而入,积滞腐败于肠间,发为痢疾。痢疾的发病多为内外合邪,还与个体的素质差异有关。二、病机1.发病:饮食、湿热积滞肠腑,与气血胶结,传导失常,脂络受伤,遂成痢疾。2.病位:痢疾病位在大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并可涉及肝肾。3.病性:急性期多实症,慢性期多本虚标实。4.病势:湿性粘滞、重浊、趋下,因而病势易于向下、向里,先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