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66063
大小:25.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报130389数学后续学习能力的关注和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6508后续学习潘少华发表在报130389上属于教法、类型、思维题为《数学后续学习能力的关注和培养》摘要:当前中国髙中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弱的两大原因:(1)学生学习数学的外在驱动力远远大于内在驱动力;(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考力.可从以下4个方面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后续学习能力:(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因为以兴趣为内在驱动力的学习才会持久;(2)对学习的评价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数学自尊,使学生从内心享受数学学习;(3)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环节,尊重学生的新想法;(4)充分合理利用新教材,注重培养
2、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_关键词:后续学习能力;关注;培养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894(2013)03-0089~0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第二部分(即课程目标)指出高中数学教育目标,有6个要点,其中第一点为:“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11数学后续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数学一个阶段,并取得相应的学习成就之后,继续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教育应关注学
3、生的数学后续学习能力,更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每年高考结束,高三毕业生都会整理行李离开自己度过高中学习生活的校园,数学资料被毁弃的现象也就会在此时出现.学生为什么要把自己高考前每天抱着埋头苦读的数学资料毁弃?他们要么非常憎恨数学这门学科,要么就是认为以后不用再学习数学了.这些不喜欢数学甚至反感数学的学生行为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反思中国的数学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1学生学习数学的外在驱动力远远大于内在驱动力扈中平教授在他的专著《教育目的论》一书中曾指出:“不得不承认,中国教育多少有些异化了,这种异化与马克思当年所讲的劳动异化至少在形式上有着
4、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工人以摧残生命的方式维持生命,即工人为了维持生命不得不以摧残生命的方式去劳动,以不至于失去生活资料,因此这种劳动是被迫的,是不得己而为之,而不是智力、体力的自由自觉地发挥和运用.异化劳动的突出表现就在于,一旦这种强迫停止,工人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认为不劳动才是安逸和舒服.事实上,学校己经制造出了一大批厌学者和反教育者,不仅所谓差生厌学,而且优生厌学也非常普遍,上学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为了应付当前各种外在压力而不得己而为之的煎熬,一种为了今后生存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中国学生在获得教育者所期望的某
5、些发展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自己的人格、价值、青春和健康.许多学生在教育中更多地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是愉快而是痛苦,不是享受而是折磨,不是自由而是压抑,不是成功而是失败.”[2]长期以来,“只为高考”的数学学习动机几乎是所有中国髙中生所共有.这种目光短浅的数学学习动机带来的只会是“应试学习”,学生们为了在高考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然后凭借高分进入理想大学,高考前的训练对他们来说只是进入理想大学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不管怎么苦,都拼下去,熬下去,因为他们知道,一旦高考结束,他们这段苦难也就结束.这也是造成部分髙中学生高考完后马上把
6、数学书撕烂或者烧掉种种疯狂行为的根本原因.在被动学习驱使下.学生只是暂时存储某种现有知识的内存条,考试过后就像内存条断电一样,所有东西都消失,这种学生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不可能有很好的后续学习能力,不可能有终身学习的意向和能力.数学家丘成桐曾说过:“在数学研宂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做一个研究项目往往要用10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社会包括媒体都总是用这个奖、那个奖,尤其是国外的什么奖作为标准评价一个人的成功.而对20世纪贡献最大的爱因斯坦,基本上没有拿过什么奖,他的最大成就一一相对论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奖,但这并不影响
7、他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一个科学家如果一辈子的愿望就是拿奖的话,他不可能获得成功由此看来,当前国内高中数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数是为了某种“好处”才学数学的暂时性的“数学人才”,而不是无论考前和考后对数学都有一如既往的求索精神的人.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外在驱动力远远大于内在驱动力.要转变这种现状,首先,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因为以兴趣为内在驱动力的学习才会持久.“内在驱动力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和好奇心中自发产生.内在驱动力为学习和发展提供一种自然的动力,不需要外在的奖赏和压力的帮助.”[31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
8、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如果对某些知识好奇,他们或许会废寝忘食地去寻求答案,不达目的不罢休,而不需要外在的奖励或者压力来驱使.“引发学生好奇心可以利用一些他们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感到惊奇或者受到挑战.”[4】一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