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doc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doc

ID:53063436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doc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doc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doc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后续学习能力在四年级的教室里有一个一直以來我都觉得愧对的男孩,这个男孩阳光开朗,在他的作文中曾自信地写到:“我很聪明,经常考一白分,于是大家都管我叫'闫一百’。”学期开始时每次上课提问,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把手举起来,但由于多次被我“视而不见”,那只手都在期待中失望的放下。久而久之,那只手不再轻易举起。这个男孩就是我的儿子。当发现那只久久举起的手好久不见时,我意识到了我所谓的“一视同仁”无形中伤害了他,因为在课堂中我把更多的机会给了其他的学生,造成了对他的不公平。孩子毕竟是孩子,这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他都没有选择理解,而选择了放弃

2、。课堂上还有多少眼睛想得到我们的关注,还有多少问题没被发现就已夭折,还有多少智慧的宝藏没被开采就已掩埋。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也有这样的权利,因为学校本来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但这种愿望往往就在我们忙于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而不是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未曾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间与机会中破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地把学习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完成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这是我们每位教师肩负的使命。看到儿子的改变,我在教学中多了一分思考,试着真正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变操控式教学为主体性教学。努力在我的课堂上培养学生自

3、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认知知识,提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奠基。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我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借助文本,利用手中的圆柱体积推导模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阅读文本,形体转换,探究质疑、归纳整合整个学习过程在组长的组织下、教师的引导下有条不紊,收获颇丰。在“汇报交流,点拨解疑”环节,学生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在他们的汇报我们会发出由衷的感慨:“只要给孩子们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它定会春色满园学生汇报内容:1.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思想:由圆面积公式推导“转化”的思

4、想,“化曲为直”的方法,从而想到圆柱体体积的推导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化非平面立体为平面立体”的方法。2•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将圆柱底而筹分成若干筹份(偶数等份),然后按照等分线沿着圆柱体的高切开进行拼组,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此过程中形状变了,体积没变。拼成图形的高于圆柱的高相等,他们的底血积相等所以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底血积X高,公式为V二Sh。又因为S二rir2,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另一个公式V=rir2ho3•圆柱体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拼成近似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

5、。4.圆柱体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表面积的关系:长方体的上下两个等于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前后两个面的和等于圆柱体的侧面积,左右两个面是增加的两个面,长是半径,宽是高,合在一起等于按照直径沿圆柱的高切开的一个横切面。当学生汇报完这些学习内容时,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一半,接下来的时间是让学生围绕圆柱体的体积自编题目,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消化。这样的课堂虽然没有过多的训练,更为深度的学习,但在一堂课上学生能够如此出色地演绎阅读者、发现者、传授者、消化者、考核者这么多角色的时候,他们的后续学习能力也应该具备一些了吧。这节课后我只留了一道题:把高10cm的圆柱拼成

6、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0cm2o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这是一道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与长方体表面积的综合题日,以前基木属于培优作业的题目?从作业反馈来看只有三名学牛做错,我没有去直接讲解,而是又拿来了圆柱体体积推导模型,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拼组、还原,引导他们发现拼成的长方体的表而积比圆柱体增加部分就是按照直径沿圆柱的高切开的一个横切面的面积,这个横切面的长是底面直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思考,这三名学生独立解决了问题。数学课堂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其核心是学牛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与发展,这是

7、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新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促进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谍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后续能力,让学生的生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飞扬。(责编张景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