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ID:36142957

大小:17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06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1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2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3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4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集合一、教学目标:初步理解集合和元素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常用的数集;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了解有限集和无限集。二、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性质及表示。三、教学难点:集合的性质及其表示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以P3的材料引入新课。2.新课讲解:(1)复习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不等式的解集以及圆的定义以引出集合。(2)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3)举例说明集合及其表示。(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

2、:Q实数集:R(5)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6)元素与集合的关系:α∈A,αA。(7)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课堂练习:P5。(8)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9)有限集、无限集、空集(10)用图示法表示集合。课堂练习:P6补充:(1)“很接近的有理数”能构成集合吗?(2)若A={X(Ax2+2X+1=0)}是一个单元素集,则a=()(3)判断下列表示是否正确?{0}∈{0,1,2}{(0,0)}={0}R∈{实数集}4.小结5.作业:P7、1—32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二课子集一、教学目标:掌握集合间的关系,理解子集的含义及有

3、关的3个结论,会写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二、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关系及时结论。三、教学难点: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集合?什么是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集合有哪三个性质?(3)举例说明有限集与无限集。2.新课讲解:(1)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说明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则A是B的子集。举例:A={1,2,3},B={1,2,3,4,5}(2)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记作AB(或BA)。规定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3)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完全相同时,说A与B相等,记作A=B。(4)对于集合A、B,若AB且A≠B,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5)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6)①若AB,BC,则AC②若AB,BC,则AC③若AB,BA,则AB。3.例题讲解:【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例2】解不等式X—3>2,并把结果用集合表示。4.小结5.课堂练习:P96.作业:P10、1—32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3课全集与补集一、教学目标:掌握全集和补集的定义,会求一个子集的补集二、教学

5、重点:补集的含义与求法。三、教学难点:同重点。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元素与集合有什么关系?集合与集合有什么关系?(2)集合的真子集是什么?2.新课讲解:(1)设S是一概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CSA={X(X∈S,且XA)}如S={1,2,3,4,5,6},A={1,3,5}则CSA={2,4,6}(2)A、S,CSA间的关系如图右(3)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可以看作一概全集,全集常用U表示。如在实数范围内讨论问题时

6、,可以把实数集R看作全集U,则有理数集Q的补集CUQ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3.课堂练习:P104.小结:CSA=5.作业:P10、1—5①设全集U=R,A={X(2X—1<3X+1)}求CUA。②P={X(X+X=0)},Q={X(ax+1=0)}且PQ,则实数a=(-1或0)③以知A={X,XY,X——Y},B={0,X,Y}且A=B,求X,Y。2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4课交集、并集锦(1)一、教学目标:交集、并集的定义与表示,会求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二、教学重点:交集、并集的含义与求法。三、教学难点:同重点。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

7、一个集合的补集。2.新课讲解:(1)集合A与B的公共部分叫集合A与B的交。或说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2)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3.例题讲解:【例1】设A={X(X>-2)},B={X(X<3)},求AB。【例2】设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B。【例3】设A={4,5,6,8},B={3,5,7,8},求AB。【例4】设A={X(X是锐角三角形)

8、},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例5】设A={X(-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