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遵义中考命题规律分析文言文考点聚焦年份考查篇目考点再现分值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翻译文中重要句子。3.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态度和观点。2016年《四知》(非课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概括人物事例及品质2分2015年,《满井游记》(非课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2014年,《捕蛇者说》(选段)(非课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选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2013年,《包拯》(非课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用现代
2、汉语翻译句子,4分分析文章主人公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3分2012年,《岳飞》(非课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分析人物的品格,3分2017考情预测, 纵观近五年来遵义对文言文的考查,选文为语文版非课标课文,题型有解释句中加点词、重点句子翻译、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分析等。预计2017年遵义对文言文的考查仍将选用语文版非课标篇目,题型保持不变。,遵义中考考点突破【例】(2016遵义中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四知范晔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3、“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闻其贤而辟之 闻:________(2)当之郡之:________(3)何谓无知谓:________(4)故旧长者故:_______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一个文言虚词和三个文言实词。都属于124个要掌握的词中的词。这些词都需要平时字字落实地掌握课文。【答案】(1)听到 (2)到;去 (3)说 (4)老朋友2.用现
4、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中考时句子翻译多采用直译,语句要通顺。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重点字词要翻译出来,特殊的句式要变为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第(1)题:关键词“故人”,指老朋友,老相识。这里指“我”;知,了解。“何也
5、”,为什么呢?再一一联系起来即可。第(2)题:关键词“清白吏”,指清官;“以”,用;“遗”,馈赠;厚,优厚。句头省略了“我要”,也要补充完整。【答案】(1)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2)(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要准确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品质,先要准确解读本文内容。文中叙述了两件事:“当之郡”时,拒绝十金;后转涿郡太守时,拒绝
6、“为开产业”。可看出杨震是个清正、廉洁、自律的人。【答案】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文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部分。(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包含的面相当广,尤其要重视掌握课文中关键实词的含义,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字。1.古今异义词(1)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①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②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
7、在则仅仅指臭味。(2)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3)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①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