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

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

ID:36024426

大小:26.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授课教师:课型:课时数: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2.体会世外桃源的美好,感受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得思想感情和美好的社会理想。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课时安排:三课时。二、资料准备:1、陶渊明简介:东晋诗人。名潜,字

2、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2、《桃花源记》写作背景:《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他有志不能施展。他也曾任彭泽令等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愿“为五斗

3、米折腰”,义熙元年(405),愤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三、学习过程:环节

4、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常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称作什么呀?(世外桃源)大家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篇文章吗?对,它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环节二:朗读课文,自学积累。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能够流畅的朗读全文。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小组内组织朗读,后展示朗读,评价指导。3、学生齐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堂反馈:1、小组自学:借助课文注释通译全文,并积累归纳重点文言字词。设计意图(目的):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达到诵读课文的目的,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再通过小组内自学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环节三:交流展示自学成果。1、正确朗读并注音。便舍船()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黄发垂髫()便要还家()遂与外人间隔()() 及郡()下,诣()太守刘子骥()2、解释下列古今

6、异义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2).复前行,欲穷其林。(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4).问所从来。(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魏晋。(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7)豁然开朗(古:开阔明朗今:性格乐观 )8).诣太守,说如此。(古:

7、像这样。今:这样。 )9)欣然规往。(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0)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3、一词多义(1)"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作“是”讲,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 “乃不知有汉(乃”作“竟”解,表示出乎意料)(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寻”:寻向所志()寻病终()(4)“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4、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5、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自云先世避秦时

8、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设计意图(目的):学生在自学后通过完成和交流文言文基础知识达到检测自学能力和理解程度的目的。四、品读课文,走进桃源1、品读桃源景: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美丽风景的语句,再用“桃源真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最好结合文中原句)[例句]:“桃源真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