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18654
大小:39.0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4-14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一、选择或填空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p22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概括为制约与促进。社会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如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影响教育的,,;科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反过来教育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对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复习
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与科技的关系)P34—p42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p46附加: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聪明早慧”,却在另一些方面“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划分出来。P2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WORD格式--可编辑---精品
3、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的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纳托尔普。p64(自己复习: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6、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隐性课程(潜在课程)。p143(自己复习:隐性课程的范围)7、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P47(自己复习: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例证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其他因素、及每种因素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8、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p180(自己复习:教学过程的条件性和过程性要素)9、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p142(自己复习:课程的其他几种类型,及每种类型的分类标准、含义和优缺点)10、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两者相互协调与补充)。11、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WORD格式--可编
5、辑---精品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12、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1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是知识(知识本位观)的表现。P140(自己复习:活动本位观、经验本位观的内涵及优缺点)14、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著作是:《普通教育学》。P2615、培养目标是由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规定的。P60(自己复习:教育目的的纵向/层次结构、横向/内容结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为谁培养人”揭示的是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培养什么样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即
6、个体价值。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19317、“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权利。P1231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错过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19、潜在课程主要包括:P14320、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有: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p188-p19021、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高中--WORD格
7、式--可编辑---精品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p16122、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运作课程、体验课程。p1382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教学规律)。附加: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说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24、我国中小学设立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分科课程)。p14225
8、、教育学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26、在教学工作的诸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环节。P210(自己复习: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附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