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论语_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

[中学教育]《论语_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

ID:35476577

大小:56.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5

[中学教育]《论语_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_第1页
[中学教育]《论语_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_第2页
[中学教育]《论语_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_第3页
[中学教育]《论语_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论语_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讲堂材料经典诵读2013年8月27日圣人已远,精神永存!再请孔子上讲坛已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就让我来为人家诵读一段孔子关于敬业的经典名言,虽然隔腹传音,难免隔靴搔痒。权且当做道德讲堂为承传孔子儒家思想作的一丝努力。名人名言内容: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名人名言解释:语出《论语•述而第七》。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路不答。孔了(对了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这个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89年,当时孔子62

2、周岁,正处于仕途不顺,招人排挤后,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思想的第八个年头。叶公原名沈诸梁,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旧县乡)为尹,故史称叶公。当时,孔子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意拜访了叶公,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叶公主张“大义灭亲”,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伉直好勇,敢于批评”闻名,他全程追随孔子周游列国。这段话据考据是在孔、叶政见相左的情况下,叶公对子路的追问。当吋,孔子仕途受阻,儒家思想难于推行,周游列国无人问津,可以说颠沛流离,处境相当尴尬。因此子路也不好回答:贬低孔了,是让子路违心的,毕竟

3、推行儒家思想是自己坚定的信念;褒扬孔子,又让子路担心(遭人贻笑),毕竟推行儒家思想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他,聪明的,回避了这个问题。孔了是个比较豁达的人,他与了路同样清楚处境的尴尬,但是他认为冋避问题会使儒家思想的推广雪上加霜,因而呢采取了迂回的战术,我不跟你讲成绩,讲成绩你不服,因为当时儒家思想推广确实也没有多少成绩;我就跟你讲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你也没有事实可以反驳我。就这样,孔子讲了以上关于敬业精神的一段话,也为儒家经书注入了新的要义,丰富了儒家思想,这就是师傅比徒弟高明的地方。讲到敬业,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孔了的职业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先交代一下。历史给予孔子很高的

4、评价,叫做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这么多个“家”反而让人搞不清楚孔子到底是干什么事的人了,其实不然。只要稍观孔子生平,就可以知道孔子是一个爱国为民的人,在儒家“知行合一”的精神指导下,孔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当官治理好国家和社会,但是事与愿违,孔子作官屡遭不顺,虽然在52岁时官至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但因政敌破坏,为官时间不长,一生中加起来也仅仅是短暂的4年。因此,退而求其次,孔了只能为治国理政爱民做些对策研究,也就是后来他首创的儒家思想。当然孔子在思想界、教育界、哲学界、史学界、美学界乃至养生方面造诣很深,他修《诗》、《书》,订《礼》《乐》,序

5、《周易》,撰《春秋》,等等,被当世称为“天纵之圣”,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他围绕爱国为民的至高理想所做的努力。因此,我认为孔子的职业去掉重叠的部分,核心就是思想家。孔子在事后向子路冋答叶公的提问时,讲到自己的敬业,用了很简单的三句话,刚才大家听了原文和译文都是很简练而朴实的,其实它饱含了很深的敬业精神要义,我给大家解读一下:一是发愤忘食。儒家思想为孔子首创。这个创作创新的工作本来就是一块硬骨头,孔子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他的创新完全是来源于生活和政治实践,据说是遇到不懂的地方有求教于老了,可见孔子求知之心之切、求学之举之忙;再加上常年在外周游,生活风餐露宿,因此,从主客观上讲

6、,孔子发愤忘食都是一个确证的事实了。我们大家基本上都能够做到爱岗敬业,但是因为岗位的不同,有些同志基本上能八小时内解决工作,有些同志也因为忙或者额外的任务,不得不发愤忘食了;人都右不忙的时候,也都有忙的时候,因此,大家都达到孔了“发愤忘食”的敬业第一境界了,当然永远发愤忘食的人是不存在的,否则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了。二是乐以忘忧。做学问是很艰苦的,有时候要打圈圈、打转转,却难以绕出原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术上、思想上要提高一个层次,往往要费很大的气力,一路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个东西就是孔了讲的“忧”,即实实在在的困难。但是,大家要注意,孔子要讲的不是忧,而是对待

7、“忧”的态度一一“忘忧”。讲的是敬业当中如何对待困难的问题,如果“因为忧所以忧”,那么不但很难有新的成就,还会打退堂鼓,使已有的研究成果付诸东流,大家都知道编第编筐难在收尾,一个尾没收好,前面的功夫就白白浪费了。孔了正是采取了忘忧的乐观态度,甚至以忧为乐一一遇到一个困难,就是找到一个突破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把畏惧困难的情绪抛诸脑后,把遇到困难转化为“踏在困难的肩膀上,结果困难,才能看得更高远”,因此,孔子在儒学研创和推广上最终超越时空,为中国多代帝王所独尊。这是敬业的第二个境界。尽管有一小部分人比较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