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

ID:26315995

大小:50.0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6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_第1页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_第2页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_第3页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_第4页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笔记】经验的传承与积累是人类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以古为纲,在一个发展平缓的历史中,实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只是在近代才开始带有贬义色彩。在孔子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扁平的,社会的一应文化制度都可以从之前的经验中获得解决方案。春秋之时,天下失序,夫子也希望借助从与有的社会治理经验中来重构社会秩序。对经验与已经积累下来的智力资源能心怀虔敬,也正是孔子能继承周公礼乐文化、能深入到三王文化核心,并能发展其常说的基础。孔子信而好古,并不是全盘照搬古人的行为习惯,而是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与合于当世形势的取舍。

2、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笔记】关于“何有于我哉”一直以来存在“对我来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与“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两种解释。我比较偏向于前一种,孔子有大超脱的情怀,孔子能发现的问题,都会及时改正。当孔子提出这三个问题时,也必然“敏于行”而改之了。加之夫子之情怀,言而有实,也不至于为小事强作谦虚。故夫子言,必已经参悟此道,又知行合一了。故而自言自己是这样做的,以教导学生。夫子所言教学三种,是人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敏于事,第二个阶段勤于学,第三个阶段笃于行,推已及人。于学中而见三种层次,念念不忘求学之目的在“为

3、人”,而不是狭隘的自我成就,此亦是夫子的教育观。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笔记】夫子言此四端,乃学人之常理,人之常经,故夫子谆谆以教。修德,以日新;学以日进;闻义而行之;不善而改之。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笔记】志怀天下不见用,也不影响夫子闲居之心情。能安住当下,同样需要心志笃定的,若多欲又如何能得申申夭夭之态呢?夫子之道,能退能进,进则以济天下,退亦足养乎身心。有大志,而不为大志所累,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功夫。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笔记】夫子衰矣,而道行无期。其言也

4、哀。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笔记】诸多注述认为这是夫子教学之义,或不其然。若以教育相解,则夫子言何倒叙之?此句或更为夫子内心之动向,由大至小而言说。矢志不移于道,是根本方向,故先述之;其次,以德化民是为求道之手段;人仁在我,依于仁,即固于本,本立方能道生;游于艺,此艺应不仅指六艺,更应该是指自立之艺,所以能自立而利仁之才能。7.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笔记】钱穆言束修指15岁,而其他注多言指薄礼。无论二者何解,总归一处,即是夫子施教不择于人,不设门槛,有求必教。此中亦见夫子平民思想的教育观。夫子的教育,在于推行

5、其大道,平民与士人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都是夫子施政的对象。春秋之时,奴隶制度尚在,夫子能开私学,教平民,乃盖世之功。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笔记】师傅领进门,成材在本人。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笔记】圣人无心,以天下之心为心。哀民之哀,既是夫子的恻隐之心,又是其为生民立命的初衷。故夫子未尝饱的原因,或由恻隐之心而发,但未必由恻隐之心而终。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笔记】朱子将此章与上句合并,或有不妥。夫子安时处顺,哀乐而不能为也。人有生老病死,天道如此,夫子又岂由天道而哭?能令夫子哭的东西,7.1

6、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笔记】经验的传承与积累是人类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以古为纲,在一个发展平缓的历史中,实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只是在近代才开始带有贬义色彩。在孔子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扁平的,社会的一应文化制度都可以从之前的经验中获得解决方案。春秋之时,天下失序,夫子也希望借助从与有的社会治理经验中来重构社会秩序。对经验与已经积累下来的智力资源能心怀虔敬,也正是孔子能继承周公礼乐文化、能深入到三王文化核心,并能发展其常说的基础。孔子信而好古,并不是全盘照搬古人的行为习惯,而是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与合于当世形势的取舍。7.2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笔记】关于“何有于我哉”一直以来存在“对我来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与“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两种解释。我比较偏向于前一种,孔子有大超脱的情怀,孔子能发现的问题,都会及时改正。当孔子提出这三个问题时,也必然“敏于行”而改之了。加之夫子之情怀,言而有实,也不至于为小事强作谦虚。故夫子言,必已经参悟此道,又知行合一了。故而自言自己是这样做的,以教导学生。夫子所言教学三种,是人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敏于事,第二个阶段勤于学,第三个阶段笃于行,推已及人。于学中而见三种层次,念念不忘求学之目的在“为人”,

8、而不是狭隘的自我成就,此亦是夫子的教育观。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